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精品文档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又名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
各书列名“八怪”的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
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
“八怪”那种抒发自己
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
“八怪”的
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
“示崭新于一时,
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影响和哺孕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艺术大师。特立高标的品行他们对当时盛行于官场的卑污、奸恶、趋炎附势、奉承等作风深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
精品文档
恶痛绝。
八人中除郑板桥、李方膺做过小小的知县外,其他人均一生以“鲁连”、“介之推”为楷模,至
死不愿做官。就是做过官的郑板桥也与常官不同。他到山东上任时,首先在旧官衙墙壁上挖
了百十个孔,通到街上,说是“出前官恶俗气”,表示要为官清廉。“扬州八怪”一生的志趣大
都融汇在诗文书画之中,绝不粉饰太平。他们用诗画反映民间疾苦、发泄内心的积愤和苦闷、
表达自己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向往。郑板桥的《悍类》、《抚孤行》、《逃荒行》就是如此。
“八怪”最喜欢画梅、竹、石、兰。他们以梅的高傲、石的坚冷、竹的清高、兰的幽香表达自
己的志趣。其中罗聘还爱画鬼,他笔下的鬼形形色色,并解释说“凡有人处皆有鬼”,鬼的特
点是“遇富贵者,则循墙蛇行,遇贫贱者,则拊膺蹑足,揶揄百端”。这哪是在画鬼,分明是
通过鬼态撕下了披在那些趋炎附势、欺压贫民的贪官污吏身上的人皮,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
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
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代表人物正在加载金农作品金农
(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
他博学多才,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
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号瘿瓢,福建宁化人。他幼时家贫,学怀素书法获益,以草书入画,自创
风格,擅长粗笔写意,人物画造诣最高。作品多以神仙佛道为题材,也有不少反映社会下层
人物生活的作品。作品有《醉眠图》、《苏武牧羊图》等。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
复堂,江苏兴化人。他从小喜爱绘画,16岁时就有了名气。他曾经作过山东滕州知县。他受
徐谓、石涛影响较大,画风粗放,不拘法度,泼墨淋漓,设色清雅,以“水墨融成奇趣”。作
品有《秋葵图》、《松柏兰石图》。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江苏南通人。曾
任县令、知府约20年,和金农、郑燮交谊甚笃,善画松、竹、梅、兰,晚年专门画梅自喻。他在一首题画诗中写道:“此幅梅花又一般,并无曲笔要人看。画家不解
扬州八怪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