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据治理
目录
一 数据管理的现状
二数据治理的概述
数据治理概念
数据治理目标
三数据治理体系
四数据治理核心领域
数据模型
数据生命周期
数据标准
主数据
数据质量
数据服务
数据安全
1)数据生成及传输
数据应该能够按照数据质量标准和发展需要产生,应采取措施 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业务系统上线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安全 测试,以保证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手工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在相 关制度中明确要求,并通过事中复核、事后检查等手段保证其准确 性和完整性。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保密性和完整性的问题,对 不同种类的数据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数据泄漏或数据被篡改。
(2)数据存储
这个阶段除了关注保密性、完整性之外,更要关心数据的可用 性,对于大部分数据应采取分级存储的方式,不仅存储在本地磁盘 上,还应该在磁带上,甚至远程复制到磁盘阵列中,或者采用光盘 库进行存储。对于存储备份的数据要定期进行测试,确保其可访问 其数据完整。数据的备份恢复策略应该由数据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负责制定,信息化管理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注意 因为部门需要或故障处理的需要,可能对数据进行修改,必须在数 据管理办法中明确数据修改的申请审批流程,审慎对待后台数据修 改。
(3)数据处理和应用
信息化相关部门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挖掘出对于管理 及业务开展有价值的信息,为保证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一般应采 用联机处理,系统只输出分析处理的结果。但是实际中,因为相关
数据分析系统建设不到位,需要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后再对数据进 行必要的分析处理,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关注数据提取操作是否可 能对数据库造成破坏、提取出的数据在交付给分析处理人员的过程 中其安全性是否会降低、数据分析处理的环境安全性等等。
(4)数据销毁
这个阶段主要涉及数据的保密性。应明确数据销毁的流程,采 用必要的工具,数据的销毁应该有完整的记录。尤其是对于需要送 出外部修理的存储设备,送修之前应该对数据进行可靠的销毁。
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集团单位建立的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涵盖定义、操 作、应用多层次数据的标准化体系。
数据标准的建立是集团单位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 作,行业的各类数据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组织,才能构成 一个可流通、可共享的信息平台。
数据治理对标准的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基础性标准和应用 性标准。前者主要用于在不同系统间,形成信息的一致理解和统一 的坐标参照系统,是信息汇集、交换以及应用的基础,包括数据分 类与编码、数据字典、数字地图标准;后者是为平台功能发挥所涉 及的各个环节,提供一定的标准规范,以保证信息的高效汇集和交 换,包括元数据标准、数据交换技术规范、数据传输协议、数据质 量标准等。
(1)数据分类与编码
数据分类与编码标准是信息化建设中标准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该类标准规定平台汇集、交换相关信息统一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 以及编码规则,目的是在不同系统和用户之间建立交通数据的一致 参照,对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交换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数据 分类与编码标准的制定将有力推进平台标准化及交通信息化建设标 准化的进程。
(2)数据字典
针对实际需求,定义数据集,建立各个领域的数据字典,规范 数据概念和数据定义。在此基础上,形成完备的集团单位数据集和 数据字典。
(3)元数据标准
元数据标准是描述数据资源的具体对象时所有规则的集合,它 包括了完整描述一个具体数据对象时所需要的数据项集合。针对各 种信息资源分别制定适当的元数据标准,可为信息的管理、发现和 获取提供一种实际而简便的方法,从而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4)数据交换标准
为了保证数据共享和交换的顺利实现,必须明确定义和规范数 据交换的相关标准。数据交换的标准规范是集团单位综合信息平台 的核心标准。其中应当包括数据交换内容、数据交换格式、数据传 输方式、各类中心间数据接口的标准化等方面。
(5)数据质量标准
由于数据采集任务通常由其他二级平台完成,数据治理平台的 标准方法主要集中在数据的加工和管理上。应该重点开发的一个领 域是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应当从三个方面对数据质量方法进行研
究:“坏数据”或“不可靠数据”的识别,错误数据的编辑方法, 以及缺少值的处理。
主数据
主数据管理要做的就是从各部门的多个业务系统中整合最核心 的、最需要共享的数据(主数据,)集中进行数据的清洗和丰富, 并且以服务的方式把统一的、完整的、准确的、具有权威性的主数 据传送给集团单位范围内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操作型应用系统和分 析型应用系统。
主数据管理的信息流应为:
1)某个业务系统触发对主数据的改动;
2)主数据管理系统将整合之后
关于数据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