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弹簧测力计《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重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乐于制作弹簧测力计,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既是此节的重点,又是此节的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或接触到一些有趣的物体。它们在被挤压后,形状或体积会发生变化,但一旦撤消挤压,它们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而一些物体即使撤消挤压后,它们也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样貌。(精品文档请下载)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日常所见、所用,找找哪些物体可以恢复形状?哪些物体不能恢复原貌?
学生交流、讨论、答复。
介绍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二、新课教学
1、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假设我想知道自己使出的力多大,或一个物理受到多大的重力,怎样才能测出来呢?可不可以利用一个物体受到力变长,不受力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即弹性去制作出一种工具来测量呢?(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生考虑、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弹性有更进一步的理解,通过发表见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述才能。
褒扬学生的讨论,并鼓励学生利用手上的器材,进展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2、老师指导学生进展探究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老师总结归纳结论。
引导学生分析一个完好的弹簧测力计还需要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