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沂蒙史志艺术随刊.pdf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璀璨的明珠。明、清之际 一切皆源于心性。只有心不沾尘俗之气,方能下笔不凡。八大
出现过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家,八大山人便是其中的一座巨峰。 山人自然是见性开悟之人,他�岁得正法,成为佛教曹洞宗第
八大山人俗名朱耷,江西南昌人,出身明末皇家宗室,系 三十八代宗师。他的书画造诣并非普通学者认为的,皆来自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嫡传。八大山人亲身经历了家国沧桑巨 “家仇国恨、颠狂悲愤”,而是胸怀超绝尘寰的高远志趣,崇
变,最终入禅合道,集诗、书、画于一身,开大写意简笔之妙 尚魏晋时代的林下风味,气象高旷而不入疏狂轻薄,深得古人
境,独步古今,可谓登峰造极。他的艺术历程被后世学者归结 雅静之意。八大山人所到之境无人可至,历来罕有解者。因其
���©����������������23-55岁进入艺术萌芽期、��6������神定心安,故以幽偏自居,不怕世人以薄劣视之。
������������66-80������������������艺术家们非常注重“状态”,书画作品则是书画家精神
任何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必然具有其内在的体系 的外像。八大山人有行书扇面《昭阳大梁之十月书以曾老社兄
规律,象八大山人这样一位造诣高深的人物,他对艺术的规律 正》:“静几明窗,焚香掩卷,每当会心处欣然独笑。客来相
的体认见解是非常深刻的,他却没有专门的自行表述。尽管如 与,脱去形迹,烹苦茗,赏文章,久之,霞光零乱,月在高
此,我们通过研究考察他的身世经历,交游学识和其传世作品 梧,而客在前溪矣。随呼童闭户,收蒲团,坐片时,更觉悠然
以及诗文题语中透露出来的思想信息,便可探出其深藏其中的 神远”。山人状态不言自证。
哲学理路。 世上峥嵘,竞争人我,证悟后,则由峥嵘的尘世,走入平
中国画强调意境,写意画更是注重“意在笔先”。笔墨 和之境。禅心是清净不争之心、所在皆适之心。一切具足、圆
是中国画的基本语素,而笔墨技巧需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 融,不增不减,如太虚、如朗月。八大山人认为他是不耻于争
路”,方可成就。八大山人以书法入画,笔力千钧,有“金钢 斗的人,故将作画称为“涉事”,即随意来做此事而已。“涉
杵”之美誉。他用笔气脉连贯,删繁就简,恰到好处。臻达 事”也是即“平常心是道”。
“从艺术的必然王国”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王国”的 山人有一方印“驴屋人屋”可见其心法至深。此语出
化境,正是“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一切与他学养深厚、变 自《禅宗集成》“诸佛体圆,更无增减,流入六道,处处皆
化神奇、怀抱超凡是不可分的。 圆,万类之种,个个是佛。譬如一团水银,分散诸处,颗颗皆
中国文人学者非常注重先做人后做学问。潘天寿论画云 圆。⋯⋯人身如屋,驴住为驴屋,人住为人屋”。此语

沂蒙史志艺术随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orynich
  • 文件大小19.87 MB
  • 时间2022-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