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道扬镳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biāo)。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南北朝时,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分道扬镳
《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biāo)。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南北朝时,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聪慧过人,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元志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李彪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元志并不买李彪的账,说:“我是洛阳的地方官,你在我眼中,不过是一个洛阳的住户,哪里有地方官给住户让路的道理呢?”
他们两个互不相让,于是一起来到孝文帝那里去评理。孝文帝听了他们的争论,觉得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训斥其中的任何一个,便笑着说:“洛阳是我的京城,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你们可以分开走,各走各的,不就行了吗?”
分道扬镳比喻因目的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引申为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兆基)
基尼系数
本刊2007年第11期“热点扫描”栏目《冷静看待我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一文中出现了“基尼系数”的字样。近来,在不少媒体上也频频出现该词。有很多读者来信询问何谓“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用来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一般发达国家
分道扬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