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文解读】:
鲁迅是公认的最懂得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时代智者”,是体现民族风骨的“民族魂”,还是疾恶如仇的勇猛斗士。所有这些崇高的称号都可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找到印证。
本文是一篇纪念性文章。
B, “左联”:
全称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于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由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鲁迅先生发起的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组织,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并当选为常委。“左联”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工作方针,主张“对旧社会和旧势力的斗争必须坚持、持久,而且要注重实力”。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均参加了这一进步组织。整体感知。
三:初步感知。
(一),学生默读课文,集体订正并补充个别字的音、义。
词语补释:
隐约其辞:由于某种原因说话或写文章故意不把意思直说出来。隐约: 使不明显,不清楚。
欣幸:欣喜而庆幸。
郑重其事:对事情的态度严肃认真。
刚健质朴:坚强有力,朴实而不矫饰。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文艺作品的风格。
永诀:永别。
依稀:仿佛。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淤积:(水里的泥沙等)沉积。
延口残喘:延长一口残存的呼吸,意为努力挣扎着勉强活下去。
明珠暗投: 旧时比喻怀才不遇。这里比喻好东西落到坏人手里。
惴惴: 忧愁,恐惧。这里是担心的意思。
情随事迁: 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人心惟危: 人的心地险恶难测。语出《尚书·大禹谟》
急于事功: 做事急于求成。
积习: 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
眷
眷: 怀念,依依不舍。
拳拳: 诚挚恳切。
(二)解题。(启发学生质疑:明明是纪念性的文章,可作者却用上了“忘却“这个词,是否不妥当呢?)
1, 题目应该如何断句?——课题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中心语为“记念”,表明了写作的中心;而限制语“为了忘却”是一个介宾短语,表明了“记念”的目的。
2, “为了忘却”说明什么? ——“为了忘却”说明难以忘却,烈士往事历历在目,形象鲜明。
3, 为什么要“忘却”? —— 所谓
“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
4, 为什么要“记念”?—— 记叙烈士生前的举止言谈、音容笑貌,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让后人永不忘却。
5, 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一短语充分显示了作者的郁愤之深,撼人心魄。
(三)归纳各部分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
第二部分:写与柔石的交往及柔石的为人(兼及冯铿)。
第三部分:写白莽与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左联”五位青年作家被捕遇害的经过,进一步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达对革命烈士的
深切悼念和赞扬。
第五部分: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和尊敬之情,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必然灭亡、人民革命战争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 思路:交代写作目的――回忆――纪念)
四:研读课文,释疑解难。
(一) 课文主要写了鲁迅与哪几位青年的交往?——写了与白莽、柔石、冯铿三位革命青年的交往及他们革命斗争的经历。
你以为哪位烈士的性格与经历最吸引你,请抓住课文中相关的关键词、句、段作简要的分析。
(1) 柔石的性格和品质分析:
有关柔石的材料主要见于二、四部分,概括起来,有这样一些:
模样:硬气、“迂”、耿直、“几分书生气”
办刊物:热情、无私、吃苦耐劳
看社会:书生气十足,单纯,幼稚,善良
个人生活:对女朋友:“迂”、古板 对鲁迅:热情,忠厚 作者的议论:“损己利人”写出柔石的无私
文学创作:“只要学起来”:进取,倔强,硬气高度评价
学习:狱中跟殷夫学德语:好学、进取
——相应的语句要求学生在文中找,然后分析。
“借钱”、 “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都是归他做”、 “他相信人们是好的。
”“终于也敢和女性的同乡或朋友一同去走路了,但那距离,却至少总有三四尺。”、 “走得近,简直是扶住我”、 “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柔石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主要扣住柔石“台州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柔石善良、纯洁、坚强、耿直、忠诚的思想品德。
(2 白莽的性格和品质分析:
三次交往:第一次:送原稿 拘谨
第二次:送译稿 熟悉
第三次:出狱 成知交(不禁失笑)告命:“革命者”
鲁迅的眼中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