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讲稿
概 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
主要病源为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EV71型)
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3、重症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末梢血白细胞增高、血糖增高及脑脊液改变,脑电图、核磁共振、胸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
临床诊断
(二)确诊依据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COX、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病毒或IgM抗体检测阳性,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
临床表现
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 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
口腔粘膜疹出现较早, 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
斑丘疹在5d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
疱疹呈圆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
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
临床表现
其它表现
咳嗽、流涕
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泻等
高热惊厥、抽搐、肌痉挛、共济失调、双下肢无力、不能站立
休克、昏迷
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
因此引起的疼痛,常使患儿流涎或拒食。
病原体
抵抗力
病毒无脂质包膜
适合在湿热环境生存与传播。
对酒精、来苏,对乙醚、去氯胆酸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含氯消毒剂、甲醛、碘酒均可使之灭活。
临床表现
临床特点总结
四不像:皮疹不像蚊虫咬、药物疹、口唇疱疹、水痘;
“四不”特征: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病重儿童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占一半以上。
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
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一周)。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在短期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心力衰竭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1、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2、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
3、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Shock)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1、年龄小于3岁;
2、持续高热不退;
3、末梢循环不良;
4、呼吸、心率明显增快,闻及湿啰音。
5、精神差、呕吐、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
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7、高血糖;
8、高血压或低血压。
9、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
并发征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
脑炎
脑脊髓炎
脑膜炎
肺水肿
循环衰竭
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呼吸系统: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循环系统: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血压升高或下降。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X线胸片:
肺纹理增强,点片状、大片状(右侧多见)、网格状
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
MRI: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严重。
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
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重症病例(神经系统)
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
持续高热
头痛、呕吐
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
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严重脑干脑炎
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
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
早期表现(非特异性)
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
呼吸急促
胸部X 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
重症病例(
手足口病讲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