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统计
教学目的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识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6课时统计
教学目的
1、认识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经历简单数据的统计过程,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数学识题。
2、培养学生统计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进行数据的统计,会制作统计图,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数据的统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近视眼发病率。
、出示明光小学2002年一年级至六年级近视眼发病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察看这张统计表,说一说你看了此后想要发表什么建议或建议?
、制作统计图。
(1)先让学生察看这张统计图,说一说统计图的横行表示什么?竖列表示什么?
(2)察看竖列,看一看一格表示几?
(3)要求。让学生说说在制作统计图的过程需要注意些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学生独立制作统计图。达成后先与同桌进行沟通,然后再集体沟通。
、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几年级的发病人数最多,达到()人。
(2)问题:全校的近视眼人数共多少人?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3)问题:六年级发病人数是一年级的几倍?要求学生列式计算。
二、1分钟跳绳。
、出示三(1)班男同学1分钟跳绳的成绩情况。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些数据后你有什么感想?
、统计数据。
(1)让学生思考经过怎样的方式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
有的学生可能说经过同桌合作达成,也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进行统计
(2)建议大家同桌合作达成:一个学生报成绩,另一个学生用“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3)沟通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思考:怎样查验统计的结果是否正确:把统计结果的人数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原先的人数。
、制作统计图。
(1)察看统计图的横行和竖列分别表示什么?1格代表几?
(2)独立达成其制作。达成后同桌沟通,再集体沟通。
、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三(1)班男同学跳绳成绩最好的是几号同学,跳了几个?
问题:学校规定,1分钟达标成绩是110个,三(1)男同学达标人数是几个,占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三、练习
(一)回收报纸的统计表。
1、出示三(1)班同学回收废报纸的情况统计表。
2、根据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全班共回收报纸多少千克?要求学生列式达成。
25+28+30+18+24+25=150(千克)
(2)问题:平均每
三年级数学统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