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 SO 。故乙烯
2
中混有_SO _、__ CO __。
2 2
(11)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
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使用过量的浓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产量。
四、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 反应方程式:CaC +2H O→C H ↑+Ca(OH) (注意不需要加热)
2 2 2 2 2
(2)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3) 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①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代替水(减小浓度) ②分液漏斗控制流速 ③
并加棉花,防止泡沫喷出。
(4) 生成的乙炔有臭味的原因:夹杂着 H S、PH 、AsH 等特殊臭味的气体,可用 CuSO4 溶液或
2 3 3
NaOH 溶液除去杂质气体
(5) 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及其简易装置,而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为什么?①反应放出
的大量热,易损坏启普发生器(受热不均而炸裂)。②反应后生成的石灰乳是糊状,可夹带
;...
少量 CaC2 进入启普发生器底部,堵住球形漏斗和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使启普发生器失去
作用。
(6) 乙炔使溴水或 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五、苯的溴代(性质)
(1) 方程式:
原料:溴应是_液溴_用液溴,(不能用溴水;不用加热)加入铁粉起
催化作用,但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 FeBr3 。
现象:剧烈反应,三颈瓶中液体沸腾,红棕色气体充满三颈烧瓶。
导管口有棕色油状液体滴下。锥形瓶中产生白雾。
(2) 顺序:苯,溴,铁的顺序加药品
(3) 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 导气 、冷凝(以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收
率)。
(4) 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_HBr 气体易溶于水,防止倒吸_(进行尾气吸收,
以保护环境免受污染)。
(5) 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
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_溴_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
_NaOH 溶液_,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分液后再蒸馏便可得到纯净溴苯(分离苯)
(6) 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__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_。
探究:如何验证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验证卤代烃中的卤素
①取少量卤代烃置于试管中,加入 NaOH 溶液;②加热试管内混合物至沸腾;
③冷却,加入稀硝酸酸化;④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颜色。
实验说明:
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硝酸酸化,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 NaOH,防止 NaOH 与硝酸银反应从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产
生影响;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六、苯的硝化反应(性质)
NO
浓H SO 2
实验原理: HO NO 24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大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