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公略的故事
一、险被“绞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举起屠刀残酷杀害革命群众。一时间白色恐惧覆盖全国。这时,彭德怀等人不畏险恶,准备率领湘军第5师第1团发动平江起义。
恰巧,黄公略从黄埔军校毕业回到湖南,即暖身,让人根根神经都暖和起来,天寒地冻,寒气顿消。辣椒是下饭的好菜,没菜没油没盐,只要有辣椒,,黄公略和游击战士们乐哈哈地过了个“辣椒年”。
有人说,残酷的冬天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可是春天来了,又怎样呢?这年春天,黄公略和游击健儿们又遇上了春荒。粮食没有了,无米下锅,部队怎样维持?黄公略记得拿破仑叫得很响的那句平常话:“士兵只有填饱了肚子才能打仗!"?群众自己都缺粮,黄公略不忍要群众接济。到白区敌占区去搞粮食嘛,敌人实行经济封锁,难以搞到,即使搞到了,靠肩挑手提也运不了多少。
连绵几天春雨后的一个黄昏,黄公略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当他翻身时,感觉到腰背上被一个什么东西顶住了,,立即跳起来,朝那顶起来的地方猛力顿了几脚。然后,掀开毯子,用手电筒一照,不觉由惊转喜:!
4
“有吃的啦!”黄公略大声喊叫,把周围的人都惊醒了。战士们个个围过来看这个大地的恩赐。大家惊叹:“天无绝人之路啊!”
不一会,天亮了。大家欣喜地发现地里钻出了好多好多的竹笋,呀!这天的早餐,黄公略和战士们就美美地饱吃了一顿辣椒煮春笋,这是饭也是菜。从这以后,竹笋、香菇、葛根、蕨菜、猕猴桃等等,“山珍”。它曾给当年的红军游击队立过汗马功绩.
到了夏天,又遇上了夏荒。部队有一餐无一餐地过着,有时整天不能生火,在时不时断炊的日子里,群众送来了几担红薯丝,可惜因途中转来转去,日晒雨淋,都已发霉了,煮熟后,好大的臭气。炊事班只好把盖子揭开后,用扇子扇,让臭气冲散后再吃。可是纵队战士、干部一个个端着碗,不敢吃,扒进嘴的也难咽得下去。黄公略和大家一同坐在草地上吃这烂红薯丝,只有他一个吃得很香,没有一点难以下咽的表情。他见大家都皱着眉头,便深情地说:
5
“如今平浏苏区的老百姓,要想吃这种烂红薯丝也得不到哟!群众省下来给我们吃。‘饮水思源’,本来应当让他们比我们吃得好一些饱一些才对呀,可是……”黄公略亮堂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话也说不下去了.
中队长周彩星站起来说:“吃!同志们,支队长吃得,难道我们吃不得吗?吃饱了,才有劲打敌人,打土豪,去筹款筹粮!"
战士们的碗筷唏啦哗啦地响了起来,大家用战胜敌人的精神把自己碗里的烂红薯丝咽了下去。
“活捉张辉瓒”
1930年10月,蒋、阎、冯中原大战完毕后,蒋介石调集7个师、10万人的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展第一次大“围剿任总司令,国民党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任总指挥.
当时,鲁涤平指挥的几个师的总态势是:最西面是罗霖的七十七师,位于赣江以西的吉安;最东面是刘和鼎的五十六师,位于福建的建宁,中间相距400公里。在这400公里之内,右边是张辉瓒的十八师、谭道源的五十师和公秉蕃的二十八师,左边是毛炳文的第八师和许克祥的二十四师。在这几个师长中,张辉瓒最得蒋介石和鲁涤平的宠信,他出生于湖南,早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又到德国考察过军事,还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因反共坚决,“围剿"总指挥后,更是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疯狂叫嚣:
7
“杀朱拔毛!”“要剃光朱毛的头!”“要血洗红色根据地。”
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依靠根据地的有利地形,作出了“诱敌深化"的决策,把敌人引到根据地的腹地,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红军主力机密转移到黄陂的君埠、汉下、上下固一带隐蔽集结。
12月28日,张辉瓒率领号称“铁军师”的第十八师气势汹汹向龙冈挺进,准备进犯离龙冈30多里的君埠。毛泽东、朱德得知这一敌情后,当机立断,,毛泽东、朱德率主力急行军,抢在张辉瓒师先占领了君埠。并于29日作出详细部署,第一路,由红三军从东和东北面,即从敌人正面向龙冈挺进;第二路,由红十二军从西南向龙冈攻击;第三路,由红四军向龙冈附近的端儿铺、张家丰一线前进;第四路,由红三十五师由西南而转北,迂回到敌后,牵制增援的敌人。
会后,朱德迅速赶至红三军军部,对黄公略说:“张辉瓒这个最反动的家伙来了,总前委决定,由你们红三军担任正面进攻。"而此时,黄公略手上只有红七师一个团的兵力,要死死顶住敌人6个团的攻击,任务无疑非常艰巨。可黄公略没有犹豫,当即承受了命令。
12月30日零时,龙冈周围的崇山峻峰,覆盖在蒙
黄公略的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