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能量代谢与体温 (6)
第1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能量代谢的概念
合成代谢: 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来构筑
或更新自身,并储备能量。
物质
代谢
第13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活动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环境温度
第14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肌肉活动加强→肌肉耗氧量增加→能量代谢率升高
能量代谢率升高程度与肌肉活动加强程度成正比
在劳动卫生学中,可用能量代谢率反映劳动强度
第15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6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精神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安静状态下,脑组织的耗氧量为肌肉组织的20倍,因此其产热量远大于肌肉组织。但在不同精神活动状态下,脑组织的能量代谢率变化不大。
精神紧张(如烦恼、恐惧、或情绪激动)→肌紧张加强、交感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加→能量代谢率升高
第17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进食后,食物刺激机体额外消耗能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specific dynamic effect )。
不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 30%;糖 6%;脂肪 4%;混合食物 10%
为病人配餐时,应考虑到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的产生可能与肝脏处理氨基酸或合成糖原等过程有关
第18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环境温度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安静时,20~30°C人体的能量代谢最为稳定
环境温度 < 20°C → 寒战、肌紧张加强→代谢率升高
环境温度 > 30°C → 体内化学反应加速,生理活动加快 →代谢率升高
第19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基础代谢
人体处在室温20~25°C、空腹、清晨、清醒、静卧而又极其安静、放松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
人体处于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BMR)。
第20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
正常人的基础代谢率 = 均值±15%
BMR↑:甲状腺功能亢进(比正常值高25%~80%)、糖尿病、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伴呼吸困难的心脏病、发烧
BMR↓:甲状腺功能低下(比正常值低20%~40%)、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肾病综合症、病理性饥饿
第21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我均值
第22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体 温
人和动物机体所具有的温度, 称为体温(body temperature) 。分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两种。
第23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表层温度和核心温度
表层温度(shell temperature ) 机体表层部分的温度。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较大
核心温度(core temperature ) 机体核心部分的温度。相对稳定;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较小
临床所指的体温通常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
第24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图7-3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人体体温分布图
第25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正常体温
直肠温(rectal temperature)
~ °C
口腔温(oral temperature )
~ °C
腋窝温(axillary temperature)
~ °C
第26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体温的正常变动
昼夜的周期性变化 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性别的差别 °C,且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变动
年龄的影响 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儿童和青少年体温较高;老年人体温偏低
其他因素的影响 运动、情绪、进食,等
第27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图7-4 女性月经周期中基础体温曲线
第28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
安静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
劳动或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第29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寒冷环境下机体增加产热量的形式
寒战产热(shivering thermogenesis)
非寒战产热(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又称代谢性产热) 主要由体内棕色脂肪组织(brown fat tissue,BFT)产生
第30页,讲稿共59张,创作于星期三
能量代谢与体温 (6)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