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川丹巴滑坡分析.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四川丹巴滑坡(2005)
(土石混合体型滑坡,在三峡库区分布比较广泛)
滑坡地质条件
气象水文条件 滑坡区位于大渡河右岸,属北亚热带干旱河谷气候,降水集中于 6-10 月,约占 全年的 94%。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滑坡区位于青藏高四川丹巴滑坡(2005)
(土石混合体型滑坡,在三峡库区分布比较广泛)
滑坡地质条件
气象水文条件 滑坡区位于大渡河右岸,属北亚热带干旱河谷气候,降水集中于 6-10 月,约占 全年的 94%。
地形地貌与地层岩性 滑坡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大渡河高山峡谷区,区内地形陡峭,高差极大,谷坡 多在 40 度以上。滑坡后缘为高陡斜坡,有四级缓坡平台。滑坡位于二级平台前 沿,地形平坦,坡度在 10-20 度。
滑坡区地层单一,仅分布第四系松散堆积地层和古生界志留系变质岩。
地质构造 滑坡区岩层受挤压比较强烈,新构造运动以抬升为主,加之大渡河的下切从而形 成高差大、坡度陡的高边坡。
滑坡特征
滑坡形态特征
滑坡体平面上呈圈椅状,前后缘高差219m,大致分为三个主滑区(I)、左后侧 牵引区(II)和右后侧牵引区(III)区域。主滑区(I)最先破坏,受主滑区(I) 的牵引,其左右两侧坡体产生拉裂缝并逐渐贯通,从而形成左后侧牵引区(II) 和右后侧牵引区(III)区。
1) 主滑区(I)又分为I -1和I -2两个亚区。I -1区前缘宽度约200m,后缘宽 度约150m,纵长270m,平面形态呈不规则长方形,平均滑体厚度30m,体积 约150万立方米,主滑方向353度(指向河谷方向)。IT区拉裂缝的扩展, 使得I -2区处于临空状态,形成次级滑体。
2) 左后侧牵引区(II)呈半圆弧状,常有掉块和垮塌发生。
3) 右后侧牵引区(III)变形相对I和II区小。
滑体、滑带和滑床特征 滑体主要为块石土。从垂向看,坡体物质为块碎石夹杂少量粘质砂土;从平面看, 古滑坡中前部一般为20-35m,后部厚度为30-45m;从横向来看,中间厚两边薄。 滑坡并非沿基覆界面滑动,而是从松散物质内部剪出,滑体厚度一般为 28-29m。
滑体演化进程 丹巴滑坡是基于古滑坡发育而形成的。古滑坡是由于大渡河长期的下切形成高陡 临空面,斜坡在自身重力、降雨和地震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一段时间以来,古滑坡比较稳定。1998 年后,丹巴城市建设加快,坡脚开挖改 变了原有应力应变的条件,从而引发丹巴滑坡,其滑坡机理属于拉裂-剪切-滑移 机制。
应急与综合治理工程
监测预警与应急工程
2005年 1月 21 日开始,逐步在滑坡体上布置了46 个专业监测点和 26 个简易监 测点,同时在主滑中轴线方向布置三个深孔位移监测点(ZK12、ZK10、ZK13)。
\
< I" = j
2005年2月,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应急方案包括三方面:
1) 沙袋压脚堆载,尽可能降低下滑速度,为加固施工争取时间;
2) 在主滑区(I)实施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布置A-F序6排锚索(共244根);
3) 在左后侧牵引区(II)中上部增设G、H序两排预应力锚索,同时对垮塌区域 实施挂网喷锚支护。
预应力锚索工程水平间距4m,纵向间距6m,之间用横梁连接。锚索孔一般深
40-50m,锚固段8-10m,

四川丹巴滑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fengruiling
  • 文件大小204 KB
  • 时间2022-07-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