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ppt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李庚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心力衰竭
是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心肌梗死、血液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终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
是一种进行性病变,一旦起始以后,即使没有新的心肌损害,临床亦处于稳定阶段,自身仍可不断发展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
据我国50家医院住院病例调查,心力衰竭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死亡率却占40%,提示预后严重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若干的问题
慢性心衰诊治虽取得长足进展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心衰机制
诊断问题
治疗问题
CHF的病理生理机制
机体为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
↓
神经内分泌机制进行代偿↓交感神经首先激活↓心脏释放A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增加↓ VIP(血管加压素)增加
SNS、RAAS激活的效应(早期)
心率↑、心肌收缩力↑、泵血功能↑
水、钠潴留,静脉收缩,血容量↑
静脉回流↑
通过 Frank-Starling 机制维持心功能
动脉收缩
维持血压和组织灌注
病理生理机制
SNS、RAAS激活的效应(后期)
血管阻力↑,心脏做功↑
冠脉血流↓
动脉收缩而组织缺氧
组织血流分配和摄氧障碍
静脉收缩和液体潴留
心脏前负荷↑
NE和AngII直接损伤心肌
NE、RAAS水平与死亡率正相关
病理生理机制
心衰机制
还有不少问题尚待阐明
心衰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的原因
RAAS和交感神经激活外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浆中内皮素↑
血管舒张功能↓
诊断问题
目前公认 LVEF 诊断 CHF
LVEF <35%
<40% 不同标准
<45%
问题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
收缩性心竭— EF≤40%
舒张性心衰— EF≥40%
CHF
最近研究 MI后心衰 EF≥50%达30%(18~57%)
遂EF值诊断心衰不可靠
有的病人EF值<25%,数年不发展心衰
而一些EF值达40%病人,则需要用利尿剂
慢性心衰的诊断与治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