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别人的意见早也替换成了老师的话语.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别人的意见早也替换成了老师的话语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笔者从几个课堂中常见的案例中分析得出:没有留有语言空白的课堂便如同描绘满纸的图画,不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别人的意见早也替换成了老师的话语
【摘要】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信息,提供指导的语言行为方式,笔者从几个课堂中常见的案例中分析得出:没有留有语言空白的课堂便如同描绘满纸的图画,不能尽善尽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案例;分析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师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细致入微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心智,陶冶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的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反之亦然。
案例1 学生思考时
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里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康乃馨 玫瑰 郁金香
22枝 16枝 10枝
请用7枝康乃馨,3枝红玫瑰,2枝郁金香扎成一束鲜花,这些最多可以扎成 束这样的花束?
一位老师在处理这道题时,读题之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好像又不放心,她问:“这道题有几个条件呢?”学生齐刷刷地回答:“3个。”“每个条件是什么意思呢?”学生沉默了。看到学生沉默了,老师又提示说:“我们要怎样来包扎花呢?”学生的小手举起来,回答说:“鲜花店要用7枝康乃馨,3枝红玫瑰,2枝郁金香包扎一束鲜花。”老师可能是怕学生想错了,又接着提示说:“能不能把花全部合起来,再来12枝包一束呢?”学生机械地摇头:“不能。”老师紧接着说:“那就是要分别去算每种花最多能包几束啦!”这时候学生才似懂非懂地埋头开始计算了。
分析:这位老师在处理练习时,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让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问题。只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对学生不信任,放手不够。设想一下,如果老师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后再把自己思考的结果用算式表达在草稿本上,这样学生就会有很多m不同的解题方法。当然也会出现教师所担心的的方法:用鲜花的总数÷每束鲜花数,出现了这种方法更好,因为这种方法是大多数同学的想法,这时候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样包扎就能包4束,而康乃馨需要28枝,这种花就不够。说明了这种方法肯定是错误的。即使没有同学发现错误,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把结果带入问题去检验一下,这样也能解决问题。
案例2 学生回答时
一位教师在《周长》的教学中,让一个同学总结性地回答 “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这个孩子慢慢地站起来,脑子里收索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等待的过程中,老师安慰说:“别怕,孩子,老师相信你一定行。”孩子的嘴唇微微地煽动着,当他准备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重复了一遍问题:“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呢?”孩子的眼睛骨碌碌地转动了几下,好像是重复思考了这个问题,张了张嘴刚想回答,老师又着急地提示说:“我们刚才讲了封闭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封闭图形呢?”孩子到嘴边的话就被攆了回去,孩子又得重新思考什么是封闭图形。还没思考完,老师又说:“那么,什么叫做图形的周长呢?”看着孩子一次一次张开又闭上

别人的意见早也替换成了老师的话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一点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2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