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与冰川地貌
考点一:冰川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冰川与冰川地貌
考点一:冰川
冰川:极地或高山地区地表上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冰川是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
按照冰川的规模和形态, 冰川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大陆冰盖主要分布在南极和格陵兰岛。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纬和中纬山地区,我国的冰川都属于山岳冰川。
冰期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大陆冰盖是指长期覆盖在陆地上的面积大于5万平方千米的冰体。自边缘向中心隆起、规模如南极或格陵兰的盾形冰体。又称大陆冰川,简称冰盖。
大陆冰盖中心部分为积累区,边缘为消融区。冰盖冰几乎不受下伏地形影响,自中心向四周外流;边缘部分自陆地向海洋伸展,一部分漂浮在海上的冰体称冰架(陆缘冰)、冰棚或冰障。冰架冰断裂、崩解后入海形成冰山。
在北极和极区附近岛屿上,形态和特点与大陆冰盖相似的、但规模小得多的冰体称为冰帽或冰穹。
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以雪线为界把冰川分为两部分,上部为粒雪盆(又称积累区),下部为冰舌区(又称消融区),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冰川系统。
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冰舌
中国现代冰川既有海洋性冰川,也有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指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大,因此带来大量雨水,冰川累积和消融速度快。其冰川运动频繁,由此多引发自然灾害。降水的影响常超过气温的影响,雪线高度也较低。冰川地质作用强烈,侵蚀地形发育,冰舌末端常可伴入郁郁葱葱的森林之中。
“大陆性冰川”发育于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区,指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小,由此带来的降雨量少,冰雪累积和消融的速度慢,冰川运动相对较弱。大陆性冰川收入少,支出也少,活动性弱。冰川地质作用微弱,堆积地形发育。
冰舌末端位置较高,远离森林带
如珠峰南坡由于受印度洋上来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冰川上降雨(雪)充沛,所以发育成典型的海洋性冰川。而珠峰北坡地处背风坡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大,冰川上降水稀少,冰川消融很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冰川。
考点二:冰川地貌
冰川与冰川地貌-完整版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