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旅行社业发展研究
摘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完美落幕,标志着上海旅游业“精彩”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后世博”发展时代。世博会后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是为上海旅行社业乃至整个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上海旅行社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捉住机遇,迎接挑战?本文就立足当前大背景新形势下,结合上海旅行社发展的实际状况,通过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上海旅行社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认清当下上海旅行社的业态发展趋势,来促进上海旅行社业更好更快的的发展。
关键词:旅行社,业态,SWOT分析法,上海
引言:
旅行社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旅行社业在整个旅游业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关联带动作用,扮演着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十二五”期间,上海将加大旅行社业建设力度,抓住世博后续效应持续释放的机遇,增强旅行社创新能力,提升旅行社的规模和能级,优化企业经营结构,提高企业素质,充分发挥旅行社在旅游业中的先导和主体作用,为扩展上海旅游市场,促进上海都市旅游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使上海旅行社更好地服务区域,服务全国。
上海旅行社业,作为都市旅行社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本文采用的是实证和比较的研究方法,结合上海旅行社的实际发展状况,分析上海旅行社的业态发展,并通过SWOT分析法,全面分析上海旅行社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的机遇与挑战,为上海旅行社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展望,来促进上海旅行社业更好更快的的发展。
1上海旅行社的发展概述
表1 上海旅行社的发展历程
发展阶段
发展特征
20世纪30年代
起步阶段,开创了中国人办旅行社的历史
20世纪30-80年代
发展缓慢
自改革开放-2010
改革开放,迅速发展,规模扩大;把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契机,特别是世博会的创办,以备博、办博为契机,上海旅行社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2010至今
进入“后世博”时代,旅行社发展不断成熟,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上海旅行社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表中可以看出,上海旅行社自创办至80年代,发展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旅行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尤其2010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上海旅行社业开始了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随后,上海旅游业进入“后世博”时代。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完美落幕,上海旅游业开始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后世博”发展时代。2011年最新出炉的《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更是为上海旅行社业乃至整个上海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特征表现为:上海旅行社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旅行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务蓬勃发展,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扩大。
截止2010年底,上海旅行社共有1037家,其中,可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42家。国内来沪游客人数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首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2010年,受益于上海世博会,突破2亿人次大关。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外入境游客人数虽然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在出境游方面,。2010年全市出游人数达9140万人次,人均出游近4次,高于全。
2上海旅行社业态发展分析
业态是指适应市场需要的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的结合。
旅游业态是指旅游组织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要素组合和经营形式。其中狭义的旅游业态,是指旅游运行的商业形态,它侧重表现在旅游企业层面上众多的商业模式。
旅行社业态是指旅行社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要素组合和经营形式。
其常见的经营模式:区域代理制和区域自营式。
区域代理制即旅游代理服务机构的组织结构,为一般被大公司采用,如中青旅、康辉旅行社等。
区域自营式多被一些地区型的中小旅行社采用,业务覆盖所在地区市场,以小规模组团为主要业务形式。据有关机构统计,采用区域自营式的中小旅行社占旅游服务机构的90%以上,在数量上占居了绝对优势,但在销售收入和服务质量上却因人才缺乏、资金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差强人意,生存面临严重的危机。
经营模式的探讨——现存的经营模式
1)垂直分工体系模式探讨
这种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的垂直分工体系,使得旅行社各司其职,使得整个旅行社行业的经营显协调有序。但从我国目前来看,尽管行业内的企业为此付出了诸多举措,但垂直分工体系一直没有建立。
2)品牌化模式探讨
品牌实质上代表着卖者对交付给买者的产品特征、利益和服务的一贯性承诺。企业的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名字。好品牌也不仅是质量的保证,它是更为复杂的象征,具有一整套品牌涵义。国内外企业利用品牌化模式给企业带
apple 上海旅行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