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虞世南的诗词《蝉》原文及赏析.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虞世南的诗词《蝉》原文及赏析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诗词《蝉》原文及赏析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对蝉品行的由衷赞美。在诗人的笔下,蝉清爽脱俗,它从不食人间烟火,每餐只饮些少量的甘露,不沾五谷杂粮。不仅如此,它的叫声也是那样的不同凡响,悦耳动听,像流水一般悄悄地从梧桐的叶子里传出,令诗人感到无比的舒适。蝉的叫声传得很远,然而它并没有借助于外物,而是由于自己所处位置高的原因。“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两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蝉声悠远,一般人都认为是秋风的作用,想必是受《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的影响。诗人却不这么认为,说这是“居高”的原因,并非秋风之力。这既是对蝉高洁品质的赞美,也是诗人对自我精神境地的一种追求;同时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一个人只要能做到修身自好,气质自然自内而外涌出,好酒不怕巷子深,声名自然能够远扬,何须借助他人?




扩展阅读:虞世南的简介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书法家、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代表作品《北堂书钞》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梁代曾任始兴王咨议;父亲虞荔,于陈朝太子中庶子,都有很高的名望。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虞寄为子,因此他取字伯施。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决,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时十几天不洗脸不梳头。他擅长写文章,曾师法文学家徐陵,徐陵也认为虞世南得到了自己的真髓。与他同郡的和尚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擅书法,虞世南拜智永为师,深得王羲之书法真传,由此名声更大。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

虞世南的诗词《蝉》原文及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