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西宁故事(二).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西宁故事(二)



翻开文本图片集
光艳四射再噶尔皮绣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湟源,就有这样一枝“红杏”绚丽多彩、格外妩媚,它就是丹噶尔皮绣艺术产业
湟源为羌人繁衍生息之地,史称“西戎羌地”,清代中期始称丹噶尔。从各种历史文献及出土文物考证,湟源很可能就在织皮昆仑国的中心地域,这个古国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古人如何织皮?今已无从考证,但从与羌人血缘和文化上有亲密关联的汉藏民族求证,则可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揆情中,做出一些合理的推想。
曾经遐尔著名的湟源是“环海商都”,每年集散各类皮张达30万件,牛、羊毛500万斤,这是汉藏民族以皮毛为生活、生产的重要原料,是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局部。他们的衣、食、住、行,无不与皮毛千丝万缕,息息相关。他们用皮毛制作各种衣帽、被褥、口袋、皮箱、帐房及各类马具,还有子弹袋、弓箭筒、刀鞘、火镰、马鞭、马绊、各种用途的绳索等等,无不以皮毛为原料。在一代又一代的生活实践中涤故革新,积存了对毛皮的深刻认知。汉藏民族又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因此,就将对美的认知和追求融人了皮毛制品之中。他们在用牛毛织褐子时,织人漂亮的图案时,在皮制的衣帽上镶嵌吉利的纹饰,用马的后腿皮制出有用而有独特造型的后鞧,即便是最常用的绳索,也将美的元素编人其中,斗丽争妍。笔者曾在四川羌族中,看到了一根有百岁高龄,凤毛麟角的皮绳,此绳用一张完整的野牦牛皮裁割而成。粗细与筷子相当,非常精巧而又坚韌,足有三十多米长,盘成一个亚字形。绳头是野牛的两个耳朵尖,绳尾是野牛的尾梢。很有一些神奇的沧桑感,这也是一件独特的民间皮艺珍品,气度非凡,弥足宝贵。


汉藏民族同胞的制皮艺术,承前启后,世代相传,进而使与汉藏族杂居的蒙古、回等民族也受到了耳濡目染,并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一首“花儿”是这样唱的:“尕妹给你绣上个满腰转,羔皮的边边,里底是毡毡,牛毛(俩)扎上个牡丹,勒上了走,人前头显我的手段。”
宽大肚兜的绣花马夹是一件古老而精致的皮毛工艺品,作为爱情的信物它不但蕴涵着酷热真挚的情感,也透露着制对自己手艺的自信。由此可见,从“织皮昆仑”到“环海商都”,诉说着青藏高原皮毛工艺的传承渊源和它在民间的深厚根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由此可以说丹噶尔皮绣攀今揽古,担当了对古羌人、汉藏民族皮艺文化的传承、爱护,研发和创新“沉睡几千年,一醒惊世界。”


丹噶尔皮绣的创业里程
皮毛工艺虽然有着3000年的悠久历史,但从一种原始的民间工艺进展成为深受市场青睐的现代文化产品和产业,却是一种创新,汇合了社会各层的合力。皮绣的最早创意人是蔡成勇先生,作为一县之长,他深谋远虑,需要考虑的问题许多,但湟源县文化产业的进展与湟源县城镇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是他常常思索的两个重要问题,湟源古老的文化沉淀给了蔡成勇灵感,他想,能否在皮子上绣花做成一种有特色的旅游工艺品,

西宁故事(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夜紫儿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