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言发育迟缓及评价
第1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定义
所谓语言发育迟缓,是指儿童在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未达到与其实际年龄相应的水平。但这不包括由于听力障碍而引起的语言发育迟缓,以及构音障碍等其他语言障碍类型。呈现伤、发育不全或功能失调而造成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障碍。
,因此包含在语言发育迟缓中。
第8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语言环境的影响
儿童本身没有问题,但在儿童语言学习的早期,被剥夺或脱离语言环境也可以导致语言发育障碍。例如长期被隔离的儿童(兽孩),由于无法接触到语言刺激,而导致其语言能力的丧失;家长因为上班使儿童缺乏文化刺激或生活经验,没有感觉到说话的必要,没有体验说话的乐趣等情况,也会使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第9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构音器官的异常
所谓构音器官异常,是指以脑性瘫痪为代表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以及以腭裂为代表的器质性病变等;这些疾病会阻碍语言的表达,引起语言发育迟缓。
第10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评价目的
主要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儿是否存在语言
发育迟缓;迟缓属于哪一个类型;与正常儿
童相比处于哪一个阶段;评价结果将作为制
定训练计划的依据。
第11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S—S法〉检查的基本构成
听力、发音器官的生理学状态
语言结构部分主要以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
与符号形式——指示内容关系相辅相成的基本性操作过程
作为语言能力部分的交流态度
第12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S—S法〉的特点
通过此方法可以将实际生活年龄与语言发育迟缓的水平作比较,了解语言发育迟缓的状况,为诊断与评价提供依据。
根据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表现制定训练程序及训练方法。
此法适应全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症状分类。
第13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符号形式—指示内容的关系
语言符号包括符号形式和指示内容间的关系
符号形式:是指示内容的传达媒介,即符号的形式的侧面(表明意义的),主要是言语、手势和文字符号。
第14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指示内容:符号的内容的侧面,包括一般的概念。
指示对象(指示物、指示事态): 是整个事物特征即所表示的实际存在的事物及行为的特征所包含的事物。
第15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16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检查的一般要求
检查场所:安静、宽敞
检查位置:桌面、地上
与儿童接触方法:在游戏中,态度亲切
检查用具
检查顺序
记录方法
第17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症状分类
根据交流态度的良好与不良,可分为I群和II群。
根据言语符号的掌握以及言语符号与动作性课题之间的关系可分为:
A群:言语符号未掌握
B群:言语表达困难
C群:比实际年龄迟缓
第18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评价流程
资料收集
评价
制定训练计划
第19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评价、诊断
检查结果的总结
A 符号内容—指示内容关系
B 构音
C 基础性操作
D 交流态度
E 其他
评价报告
第20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第21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病例报告
D (男 女*) 4岁 2 月
生育史
胎儿期:无疾病
围产期:否认异常
出生时体重:3000g
发育经过:抬头(4)月 走路(20)月
交谈、教育史
93年1月入院
1岁4个月时于当地医院就诊为“低钙、贫血”,2岁多时又于当地医院查CT示为“脑发育不全”、“脑性瘫痪”、“语言障碍”。3岁后在母亲工作的工厂的幼儿园就园,但只是保育无教育。
心理检查等
入院后两周内儿科的教育老师进行了PVT的检查,IQ=90正常,(比正常同龄儿稍差几个月)。
家族组成
父亲、母亲及孩子三人。
其他
第22页,讲稿共25张,创作于星期三
评价总结
姓名:D (男、女*) 4岁2月 1989年2月1日生
[主 诉] 生后至今智力、语言落后。
[医学的诊断名] 脑性瘫痪
[检查结果]
生理学评价 听觉(正常 √ ) 视觉(正常 √ ) 发音器官(正常 √)
理解方面:在词汇水平,名词、动词可以,大小、颜色名称不能。在词句水平:两词句可以,相当于2岁左右的正常儿的水平。
表达方面:在单音节方面较好,可以自己表达出来10~20个音节,大多数可以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动作性课题相当于2岁半左右的正常儿的水平。交流态度好,但常常不能注
语言发育迟缓及评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