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
86 NEW WRITING
《别了,语文课》童言,童心,童见
◇纪恩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
从儿童视角出发的写作,是以儿童的思维作为感知、 课之时,却要离它远走,因此“我”的内心是挣扎与不舍 辈时,从对话中解读的语言情感是不同的。
的。作者在其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对“语文”进行观察,并转 首先,小说《别了,我的语文课》中的人物主要是围绕
述出“我”对语文课强烈的不舍之情。例如,“我”阅读张先 “我”出现的,而“我”作为儿童,因此长辈对“我”说的话
生的赠书进行了阅读,并简单地描述了此书最主要是介绍中 是需要照顾“我”的情绪及启蒙意义的。例如,在“我”询
文 的 发 展 、特 点 及 学 习 方 法 。这 段 话 的 描 写 朴 实 ,并 没 有 添 问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学习中文时,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
加太多的描述词,浓墨重彩地对书籍给自己的影响进行大 操心。那边华侨很少,没有为华侨办的学校。到那边,你就
肆渲染,只是以“儿童”的稚嫩笔触进行平述,并在段后抒 要学中文。”此中,“爸
发了“我”的小情绪,让读者感觉俏皮。而在了解中文的美好 爸”是有关注到“我”的情绪的,对于“我”的问题,给出了
之 后 ,“ 我 ” 就 立 即 向 大 人 求 助 , 询 问 是 否 还 有 机 会 学 习 中 较为清晰的应答,并表达了自身的忧虑,可以看出“爸爸”
文。在得知移民之后可能无法再次学习中文,“我”的反应 是个爱护孩子、尊敬本国文化的人。同样作为长辈的还有
是拿起报纸,发现里面还是有许多文字是不认识的。这便是 张先生,如在默写取得好成绩时,张先生说:“陈小允是我
以儿童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先是在现实中发现中文的美好, 们 学 习 的 榜 样 。你 们 看 ,他 这 学 期 开 始 默 书 不 及 格 ,现 在
然后向有经验者寻找解惑,在得知问题可能无法解决后, 却得了一百分!”说明,张先生是一个关注学生、始终不放
又会以生活中所能接触的事物“报纸”进行对比。对儿童而 弃差生的好老师。在最后一节课中,张先生对全体同学说:
言,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是其信息的来源,而成年人是其信 “陈小允是最后一天……希望他 出国后,还可以好好自
息的接收渠道,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很好地把握了
《别了,语文课》童言,童心,童见 纪恩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