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09 届选调生 张保洪
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以独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和优美的山水自 然景观成为享誉中外。近年来,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 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2009 届选调生 张保洪
泸沽湖风景名胜区以独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文化和优美的山水自 然景观成为享誉中外。近年来,随着泸沽湖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丰富 的民族文化得到一定的开发与利用。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由于保护 意识淡薄、机制不健全,加之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传统摩梭文 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加快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推动泸 沽湖旅游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泸沽湖民族文化底蕴丰富源远流长
泸沽湖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尤其是以摩梭人独特的 文化和民族风俗使其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不 可替代的世界文化遗产。那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风情,原始的 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
世界各国民间传说中的女儿国,存在至今的,恐怕只有摩梭人这 一族了。摩梭人世代生活在泸沽湖畔,至今仍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 性成员传宗接代的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结合自愿、 离散自由”的母系氏族婚姻制度。
摩梭人独有的舞蹈——甲搓舞已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走婚习俗、成丁礼、达巴文化、转山转海节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即将竣工的土司府、王妃府及位于泸沽湖阿陆村的藏传佛教 笨波教寺庙“喇塔贡巴”等是了解摩梭人历史文化、宗教、生产生活 歌舞等内容的重要场所。
二、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1、现代文化的冲击,造成对摩梭文化发展空间的掠夺。随着社会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方式、消费 意识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红事白事新办,使民族习俗日渐消停;木 椤子改建为“洋楼”,使部分民族村落面目逐渐改变;广播、电视、网 络等多元文化的影响,使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求日益淡化,导致民族 文化的发展空间日益缩小。
2、长期的冷落与闲置,造成摩梭文化生长土壤的日益贫瘠。随着
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许多青年外出打工谋生,离开了学习和继承民 族传统文化的环境,大部分青年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观念。学 校现代教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民族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年轻 一代对传统民族歌舞、乐器、服饰的兴趣愈来愈淡漠,难以形成传承 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造成民族文化缺乏肥沃的成长土壤,存在濒临 枯萎的危险。
3、相对滞后的民族经济条件,造成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投入杯水车
薪。摩梭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程, 牵涉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资金投入需求量大,而地方财力 的限制,专项资金有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加快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对策
摩梭文化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完整性地域范围文化,是泸沽 湖畔摩梭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见证,是泸沽湖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根本所在。因此,保护好摩梭文化,使其在时代演进中,放大自 身优势,尤其显得重要。结合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实际,具体可实施
如下保护对策:
1、加快教育传承与发展,夯实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生长土壤。
对泸沽湖摩梭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