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我就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主要是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通过学习让同学们不仅能够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引起学生的共鸣,本文作为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起着引导学生理解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反映身边景物的兴趣的作用,本文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是鲁迅先生42岁时“只剩了回忆的时候”用一颗童心去回忆的童年生活。通过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损害。
2、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比较丰富,有的部分还比较含蓄难懂;同时,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从初一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教学目的应适中。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1)认识目标:识记本课生字;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
(2)能力目标: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学习用鲜明的对比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儿童情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童年的乐趣集中在百草园里,百草园主要是景物的细致描绘,所以我把课文描写百草园确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语段的揣摩而理解掌握课文内容。本文的后一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对封建教育的批评否定是融汇在对这种学习生活的描述当中的,学生理解起来相对会有一定难度,应通过分析具体的词、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1、朗读法
通过接力的形式,对课文进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咀嚼,感受课文的内涵。
2、启发问答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问,以促进学生主体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出,引导学生一步步研读课文,思考释疑,逐步达标。
3、圈点法
让学生点出景物描写的词语,感受语句用词的形象。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着重指导学生朗读,引导学生发现,去探索,关键在第二自然段和捕鸟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走入作者的生活去感受百草园的趣味盎然。
四、说教学过程
由于本课篇幅较长,讲解需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完成教学目标(1),并且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划分层次。
1、导入课文设计让学生说自己童年的乐园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2、介绍作者鲁迅及其作品。
3、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并标段落,划词语,释义。
“渊博、觅食、竹筛、确凿、菜畦、倜傥”等词
(2)学生朗读课文,师指导。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4、梳理课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5、布置作业:字词
下面我主要说说第二课时的安排:
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1)复习巩固首先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检查学生对生字词地掌握情况和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在黑板上和听写本上听写词语,检查学生对读音和词义的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共同回忆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
2、细读百草园写景部分,学习写景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