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
靖远六中 詹爱蓉
一、提醒课题《峨眉山月歌》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有关“月”的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峨眉山月歌
靖远六中 詹爱蓉
一、提醒课题《峨眉山月歌》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有关“月”的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月的古诗。(板书课题)
2、解题。(1)简介峨眉山。
(2)简介 李白 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遨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二、初读课文
。要求:(1)听清读音。(2)划出节奏。老师明确音和节奏。
2。自读课文。
,点评。
三、精读课文。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思君不见下渝州。
疏通诗句。(小组合作交流,疏通诗意,老师巡回指导。)
组内质疑,学生提出问题全班解决.
(主要解决疑难之处)教学前两句半轮:上弦月或下弦月(看图理解) 影:诗句中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的意思。
句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教学后两句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句意: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4)学生闭眼,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5)老师描绘:
一个深秋的夜晚,年轻的诗人辞别了和他朝夕相处的友人,登上了去三峡的帆船,当小船行至平羌江时,诗人抬头看到了峨眉山顶那明晃晃的月亮,低头一看,那月影倒映在水中正跟随他前行呢!唉,诗人低下头,心中一片惆怅,月影可以伴随我,而我的友人 却留在了 清溪,想见也见不着了。可是这又有什么方法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范读、指名读
(7)、 指导背诵。
四、 作业抄写古诗并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峨眉山月歌[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