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文
第一篇: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文
8.
小松树和大松树
执教者:傅回回
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小松树对大松树说:“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大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指导朗读。(让学生装扮风伯伯,对小松树说几句话。)
4、精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后,——(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小松树为什么“低下了头”?(理解“惭愧”的意思)
(3)你能学学小松树的样子吗?
6
(4)引导学生想象:小松树低下头会想什么?会对大松树说什么?(同桌讨论、交流)
〔文章没有直接写出小松树认错的话语,这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在这里,我让他们代表小松树,再给大松树说句话,引导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利用原有的知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获得思想的启迪。〕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
[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让他们在组内自由挑选喜爱的角色,戴上喜爱的头饰,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会发现孩子们个个都是天生的艺术家。]
2、说说学了课文以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像这样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的文章,我们称为寓言故事。]
(四)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检测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和理解课文的程度,看看是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7
[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第三篇:小松树和大松树
小松树和大松树
第二课时
刘集联校:孟云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对课文中每个人物的理解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表现出来。
2、能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感受小松树的骄傲,通过理解风伯伯的话,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瞧不起别人。
3、能根据相应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加以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说话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
课前准备:图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8
小朋友们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小松树,今天我将继续带大家学习第8课,分享我和大松树的成长故事。
出示课题《小松树和大松树》,谁来读读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注意“大”、“小”读法不同)。
提示学生把“小”字读得轻细,把“大”字读重长。
课题读得很不错,那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词语)学生自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一棵松树
回答
惭愧
风伯伯
大山爷爷
孩子
摸着
低下了头
托起来
二、充分诵读,巧破难点,指导朗读。
1、导读第一自然段。
9
(1)出示图片,学生上台贴图。
师:这儿有“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谁能把他们送回家,(指生上台贴图)完成填空。
(2)书上是怎么写的呢?——出示文字:山上有一棵小松树,山下有一棵大松树。
指生读(相机给与评价)
(3)这一大一小的两棵松树长在了山上和山下,那小朋友看看图上的山,你觉得这座山怎么样?
(4)如果你就是这样的一棵小松树,你站在这么高的山上能看到什么?(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5)是啊,小松树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看到太阳公公从东方升起,白云姐姐在天空中自由自在散步,还看见了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如果你是这样一棵小松树,看到这些,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过渡:小朋友说得都很有道理,小松树看到了这么美丽的景象,心里就想着:我是世界上长得最高最高的松树了。当它向山下望去的时候,看到了山下有一棵大松树。他认为大松树不能······这时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2、导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山上的小松树和你们的心情一样——很高兴,高兴地得意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呢?(自由读)
10
(1)学生自读后交流: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小松树呢?(骄傲、得意、神气„„)
(2)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自大(板书:骄傲、自大)
(3)这两句话里的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小松树非常骄傲、非常得意?——学生回答: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
(5)指导读好词语:喂、多高哇、很远很远、你呢。——逐个读好这几个词语,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A
指导读好“喂”
。
①老师用“喂”说一句话
小松树和大松树的课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