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采菱
课题
《采菱》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歌片、录音带、打击乐器
课型
综合课
教材解读
《采菱》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第三课 采菱
课题
《采菱》
授课年级
四年级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歌片、录音带、打击乐器
课型
综合课
教材解读
《采菱》这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创作歌曲,,曲调流畅、婉转;运用了许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切分音型,给人以轻盈荡漾的感觉。歌曲的前奏和间奏写得都很有划船的音乐形象。歌曲是一段体构造,(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照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泼,生动;第四乐句(第15 -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3 3 21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大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如今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沉情感。
行为目的
1、通过欣赏、演唱、体验和创作理论活动,让学生理解“水"、“水乡”、“水中的故事”和“水中的生活”,从中感受到“水乡"的音乐文化,滋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演唱、鉴赏和创作活动,理解歌舞曲、齐唱、合唱、女声独唱、民乐合奏、女声二重唱和人声模拟的艺术形式。
3、初步认识并感知图形乐谱和音乐情绪的内在关联,速度、力度等音乐根本要素的表达方式。
研构造
感知音乐主题、速度的变化.
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
××× 易唱成 ×××
聚焦核心
1、《采菱》中的切分节奏,尤其是第三乐句的间奏后的“啊",不容易演唱准确。
2、《采菱》的大部分旋律都在高音区,对这个年段的学生是个很大的负担,注意嗓音的保护。.
用构造
,探究其演
第三课 采菱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