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代诗文朗读教学体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代诗文朗读教学体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专门推荐了必背古代诗文,这无疑成为古代诗文朗读教学体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专门推荐了必背古代诗文,这无疑成为中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熏陶其健康情趣、培养其美好品德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从精粹的语言中,体悟真善美的真谛。
关键词:古代诗文;朗读教学;体悟
【中图分类号】I222
在璀璨的五千年文化长河中,诗是最瑰丽多彩的。人们常说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追本溯源,诗歌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情感世界息息相关。中国又是散文的国度,走进中国古代文学的世界里,就走进了一片神奇而美丽的领域。教育部颁布的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还专门推荐了必背古代诗文,这无疑成为中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熏陶其健康情趣、培养其美好品德的重要举措。作为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朗读诗文,让学生从精粹的语言中,体悟真善美的真谛。
一、诗文朗读须了解写作背景。
诗文是作者在生活或情感过程中的一种宣泄或抒发,它用一定的格式或韵律,表达出作者的感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异彩纷呈;豪放派、婉约派风格迥异;田园诗、边塞诗等题材丰富;杜甫、苏轼等诗(词)人个性鲜明。古人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足见诗之魅力。在诗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记忆,进行反复的背诵,学生往往对诗意理解肤浅或是根本不理解,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我用较多的时间详述写作的背景,如曹操的《观沧海》,我给学生交代了诗人在作此诗时,正是政治和军事达到鼎盛的时期,曹操削平了北方的群雄,又打败了乌桓和袁绍的残部,只要集中优势兵力直捣南方地区,天下便可一统于手。这首诗就是曹操打败乌桓归来途中登临碣石山,面对广阔的大海和波涛汹涌的海水,生发出热烈豪放的感情而作。学生了解了这些内容后,一改往日对曹操奸雄形象的偏见,对诗人的雄心壮志产生了强烈的崇敬之情,朗读时的感情更加充沛了。再如《水调歌头》一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七年未得团聚,词人面对一轮明月,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有了这些背景的铺垫,在朗读中,学生除了对词人政治失意的同情,还对他们兄弟分离有了更深的感怀之情。以上这些背景的交代,看似环节繁琐,却在诗文朗读教学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理解了诗人作诗的缘由,朗读感情更加到位,诗意更加浓郁了。
二、诗文朗读须不断探索新法
往往在诗文朗读教学中,教师仅强调多记多背,忽视了诗文本身的一些特点,如果善于发现,并运用合理的方法,便会使得教学异常轻松,学生领会自如。如:刘禹

古代诗文朗读教学体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十二贾氏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7-2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