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古人进补考.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古人进补考
胡元骏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曾与诸多著名中医大家有过交流,无论他们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中国古人的智慧无不尊崇有加。
提及进补,现代古人进补考
胡元骏 “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曾与诸多著名中医大家有过交流,无论他们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中国古人的智慧无不尊崇有加。
提及进补,现代人出现的偏差以及自乱章法的行为方式,在我看来,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上的一种偏离。历史在进步,但古人的哲思我们是不能丢弃和背离的,包括进补。
了解古人如何进补,对现代人的意义尤重。
我国古代即有医食同源之说。历代医家认为“药物多用于攻病,食物多重于调补”。所以从古至今,食补调养,不论用于治病,还是为了保持身体健康,都是必需的,食物和中药都无绝对的分界。
食补是祖先给我们的养生秘方,我国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据《备考》和《尚书》记载,唐尧、虞舜、夏禹,寿皆百余岁,他们都非常注意调补饮食。
《黄帝内经》成书时,已明确指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强调了以食补之,五味调和的养生方法。
周代曾于公元前1066年,设“食医中士”的官职,专门主管以食补益治病。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酿造品与食品40多种,把食物用于调补和治疗。
魏晋南北朝曾有《食经》一书。晋代葛洪在《抱朴子
内篇》、梁代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对食疗方法都有详细的记载。
隋唐时代孙思邈笃重养生,在《千金方?食治篇》中倡导:“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为医者当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唐宋时期食补得以发展。宋代王怀隐著的《太平圣惠方996~98卷专讲食疗,谈及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陈直著《寿亲养老新书》,对食疗作了详细论述,初步形成了食疗专科;元代营养学家忽思慧任膳太医,编著《饮膳正要》三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专书。这些著作,在元、明、清时期流行很广,并远传朝鲜和日本,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在明清时期,有关饮食养生和食疗方法的著作层出不穷,稽康的《养生论》、曹慈的《老老恒言》、沈李龙的《食物本草会纂》等在食疗理论、食物宜忌、食物调摄等方面更臻完善。
几千年来,食疗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治疗疾病,益寿延年,繁衍中华民族子孙万代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金元时期名医张从正指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疗当靠药攻。”隋唐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欲治疗,

古人进补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 文件大小14 KB
  • 时间2022-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