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流派对建筑的影响.doc中国传统哲学流派对建筑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流派对建筑的影响
在建筑领域,这种影响同样极其巨大。建筑,不仅要满足人的物质活动需求,也必然要满足精神活动的要求。建筑作为人实践的产物,一方面是主体客体化,即人们按照自己的目的和需求建造建筑,另一方面,建成的建筑又会客体主体化,即建成的建筑作为客观事物,又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筑不仅仅是时代的物质文化载体,同时也是精神文化的载体。那么,传统哲学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必然在建筑上得到体现。
中国历史上逐步形成的哲学流派大致可分为儒、墨、道、法、禅(释)等,它们都对中国的建筑和建筑文化产生了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儒家、道家和佛教(释)。
儒家文化源于先秦,肇始于春秋时期的孔子,虽经过了秦代的劫难,但经过后世的发展,在汉代已日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儒家文化以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把实践理性引入世俗的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在世界观上是无神论,在人生观上是在现实生活中积极进取。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中国文化的轴心。从本质上说,六经是关于调协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学问,它突出彰显了仁爱、和谐、秩序的价值。
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起源很早,传说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公认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老子,其《道德经》是道家学说创建的标志。道家和儒家文化应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在长期的发展中,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呈现出互补的状态,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
儒家强调人与人的关系,着重的是伦理与秩序,道家则强调了一种自然观,涉及的主要是事物关系,自然法则,侧重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探究。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佛家文化,对中国来说是外来文化,东汉时期随佛教的传入进入中国。佛家强调现实的虚幻和对来世的期望,认为万物有因果轮回,现世的人要为来世而修行。佛教在中国能得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满足了中国自身传统文化的一个空白,那就是对来世的一种精神寄托,因为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本质上都是立足现世的。
一、儒家哲学的影响
1、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儒家对建筑发展影响中,天人合一是根本性的。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后,人们强调天与人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观点。《尚书洪范》中提到惟天阴骘下民,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认为上天保护民众,把九类大法赐予禹,而使得人伦规范有序。从而逐渐形成了以追求天人协调为宗旨的社会观念。同时,儒家文化又强调了天地人中,人居中的人本位思想,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现世的人,其思想是入世,所以才会强调人与人的伦理、礼与德,强调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而天人合一对建筑的影响在于
、地的建筑,以创造一个与天及从属于天的神灵的对话场所,并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中的神圣核心和最具象征意义的部分。
。《周礼春官宗伯》就记载以星图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量,
中国传统哲学流派对建筑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