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人称“诗仙”。
他是我国继屈原之后又一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2020/12/24
7
(叙事)
点题:诗人远离四川,乘船沿江游览楚地。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1、《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交代了什么?
2020/12/24
8
2、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
2020/12/24
9
(写景:绘山势,流水,原野)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视线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2020/12/24
10
(写景:想象、比喻)
3、颔联中“随”字用的好,谈谈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们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020/12/24
11
4、诗人出了三峡后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和广阔的江面,而在荆门以西作者见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用郦道元《三峡》中的句子回答。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020/12/24
12
5、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2020/12/24
13
6、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2020/12/24
14
拟人。不是。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用拟人的手法,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6、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
(抒情:抒深沉思乡之情、拟人)
2020/12/24
15
7、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同时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思念之情。
2020/12/24
16
首联——远渡地点和此行目的
颔联——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气势磅礴的长江画图
颈联——月夜俯视 明月倒映
白昼眺望 天空高远
尾联-- 故乡的水 载我远行
依依不舍 远别故乡
《渡荆门送别》全诗结构
2020/12/24
17
写一写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绘一绘诗文的写景句。
2020/12/24
18
2020/12/24
19
2020/12/24
20
2020/12/24
21
2020/12/24
22
2020/12/24
23
2020/12/24
24
2020/12/24
25
2020/12/24
26
2020/12/24
27
2020/12/24
28
2020/12/24
29
写作特色
《渡荆门送别》全诗运古诗浑壮豪放的气势于声调格律之中,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时空广阔,写景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
2020/12/24
30
训练提升
1.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
字: 。
游
流
楼
舟
2020/12/24
31
训练提升
2.为下列变色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渡远荆门外( )
A.通过 B.渡江 C.渡口 D.渡船
(2)山随平野尽( )
A.全 B.尽头 C.死 D.用力完成
(3)仍怜故乡水( )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D.怜恤
B
C
B
2020/12/24
32
训练提升
3.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 )
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 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
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
渡荆门送别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