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2孔子的故事读后感.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2022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1
  我读了《史记》中孔子的故事,知道了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宏大的思想家、教化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是一个宏有山的意思就是你虽然学习很好,但是总有人比你学习更棒,所以要虚心。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5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孔子。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长之,他是闻名的诗人、翻译家、学者,孔子的思想对后世的中国影响很大,作者李长之用最浅显而轻松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轮廓为我们生动的勾画出来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国的贵族,假如再往远里说,他们还是殷族的后代。孔子的父亲叫纥,字叔梁,是鲁国一个职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气。孔子的母亲姓颜,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岁,父亲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爱唱歌,他最满足的歌是:《韶》。他说:“我已经听到并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乐,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也许在30岁的时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颜渊,他的父亲是颜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岁;范蠡;子贡……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国家都呈现了绚丽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国绚丽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个教化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个传播者。
  这本书写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义,大家也买一本看看吧,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五年级:孙铭潞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6
  大家好,我是36号,谢欣怡,今日我给大家共享的故事是《孔子的故事》这本主要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让我们大家更熟识了解孔子。孔子之所以博学多才,是因为他的虚心好学。之所以能为人民的文明作出贡献,是因为他的刻苦学习。
  其中我最喜爱的一篇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见会》讲了曾向鲁昭公建议派孔子和孔子的弟子去周的京城洛阳去观光,好学的孔子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老子也在那儿可以问老子很多自己不明白的事,于是便踏上了马车去洛阳。孔子见到老子之后兴奋不已,老子比孔子的年纪大的多,阅历阅历也丰富得多,他所接触的文物史料也远比孔子这时所以接触的广博得多。孔子见到老子之后问了很多的问题,还有很多的东西老子也是一个一个的回答,走的时候孔子恋恋不舍,老子还送了孔子几句话……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孔子是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孔子的仔细学习的看法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以后我也要有这种仔细刻苦的学习精神,长大能为社会做缧⌒〉墓毕住
  我的故事共享完了,感谢大家。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7
  原委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果呢?今日,我读了《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才明白了这个道理。
  孔子在60岁时,学富五车、博览群书,却还要拜师学琴。他学琴还别出心裁。别人都迫不及待地想学习新的乐曲,往往一首曲子只愿学习两三天。而孔子呢?埋头一练就是十天半月。明明弹熟了,却还不愿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孔子不但想把曲子练熟,还想通过旋律来揣摩曲子的精髓和主子公的人品、特性、思想、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儿,我想到了自己,深感惭愧。有一次,我做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怎么也做不出来。这时,我突然想到《课课通》上不是有答案吗?我为何不抄呢?其次天,作业发下来,我不但得了“优星”,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可是,当我读了孔子的故事后,再翻开本子一看,觉得“优星”两个字上布满了污点,它仿佛在问我:“你真的会做吗?这个答案真实吗?”我越想越难过,反复问自己:“你当时为什么不自己把答案做出来?就算空着,这也是一种诚恳的表现。你可想过虚心请教老师?你莫非就不能像孔子一样,真正地专心思索吗?”
  《孔子好学不倦》的故事告知我们:学习,贵在孜孜不倦,勤奋好学才是进步的阶梯。学无止境,我们只有老醇厚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攀登胜利的顶峰。
孔子的故事读后感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是啊!书是人类的挚友,书能使人进步,书能使人获得乐趣,书能使人获得学问。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孔子的故事》。
  这是孔子一生所经验的事,写成了一本书,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宏大,他广收门徒,传播礼道,将复兴周礼作为己任。后人虽然评论孔子过于执着,但他们却不能了解孔子以礼治国的本性意义,当礼道深化人心,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尊敬,一份和善的时候,严酷的刑法就会失去它的意义,这也并非是不能实现的幻想。
  孔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曾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不正值得来的东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会动心。
  平常我们喜爱什么东西,都会想方设法得到这个东西,而不惜损害了别人。孔子他就不会那样做,因为他知道那样做会损害到

2022孔子的故事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haha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