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
《浮生六记》读后感1
这是一个凄婉动人又非常励志的故事,篇幅不大却道尽人生的沧桑与无奈。沈复就像曹雪芹一样,在人生的过程中沉浮。所谓“浮生”也是源于此意吧,不受限制挚,在他笔下的文字中,你不难读出芸的形象:她清秀瘦弱,脖颈修长,弯弯的眉毛,眼睛灵秀俏丽,顾盼间神韵动人。唯是上唇略短,微露出两颗牙齿,虽然这好像不是有福之相,但别有一种妩媚娇柔之感,让人怦然心动。然而芸让沈复着迷的绝不仅仅是她的外表,更是她为人处世乐观主动的点点滴滴。她终日神色平和,与她说话,常以微笑作答。对父母长辈敬重爱重,待晚辈温顺和气,家事料理的井井有条,没有一点疏忽。又见她可终日与作者厮守,花间月下品读诗书,纵论古今。
回头看,好像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主动规划将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他好像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但即便如此又有什么不好呢?为什么肯定要把人生活成小说或者剧本?谁又规定了做人就肯定要志存高远、心中有数?我们中绝大多数的人都很平凡,并将终生平凡。沈复没有宏大的才情和高远的志向,他生性风流,不贪图功名利禄,但好在他身边有芸的陪伴,纵然生活充溢未知和艰辛,但这位女子却总能把生活变得充溢乐趣。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挚友,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觉欢乐,懂得观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浮生六记》读后感3
前些日子上古文课,老师偶然提及《浮生六记》,讲到文章是如何的生动好玩,笔触是怎样的细腻独到,忽然心憧憬之,《浮生六记》之读后感。于是,马上去拜读了一番。《浮生六记》是一本追怀往事的书。文章写得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而且作者的思想史很自由的,尤其是文章第一章就写夫妇生活的《闺房记乐》,而且写得那么大胆自然。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
首先从书的题目来看《浮生六记》也许是去了李白“事如春梦了无痕”的意思吧。然而只要是用敏感的心灵细细体会,再久远的事情也会依稀重现。也许人生总是不得完备。借生命的重温可以获得些许暖意。清乾隆年间,一位不那么出名的书生沈复,用简约的俊逸的文字,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间里所经验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侠。到处流露不随人是非的浪漫情怀和独特的审美眼光。
读了这本书,不得不艳羡其中的女主子公,芸娘。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软,比宝钗淡雅,比探春爱护,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父亲的志向女人是,《浮生六记》的芸娘。他爱她能与沈复促膝谈诗爱她的憨性,爱她的爱美。(林太乙(林语堂之女))
读完《浮生六记》,最大的感受就是,休闲,一点也不觉得累人,伤神。每每独到其中的一些片段还会于坐着产生共鸣。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这是多么的会享受生活,多么满意的比方呀。还有其中关于插花的想法,让人不觉赞美
《浮生六记》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