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汝纶存废中医的文化选择
曾光光 [摘要]吴汝纶虽然没有专文论及中西医問题,但综合其文集中不时出现的有关医学的言辞,其对中医的批判却是全面而系统的。吴汝纶所以会形成“弃中取西”的医学观,当由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中医方药在治疗其亲人疾吴汝纶存废中医的文化选择
曾光光 [摘要]吴汝纶虽然没有专文论及中西医問题,但综合其文集中不时出现的有关医学的言辞,其对中医的批判却是全面而系统的。吴汝纶所以会形成“弃中取西”的医学观,当由两方面的原因促成:中医方药在治疗其亲人疾病上的“无能”,是他放弃中医的直接诱因;“中体西用”的文化观则是其“弃中取西”医学观的深层次文化缘由。吴汝纶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古文学家,一方面提倡桐城派古文,一方面则对中医持近乎完全排斥的态度,这种矛盾态度正反映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取舍中西文化时注重实际功用的文化倾向。
[关键词]吴汝纶,中医,西医,文化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20—0022—05
如何评价中医的科学性及其在当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問题之一。中医的评价問题所以长期吸引众多学者的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对中医的定位与评价直接关涉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問题。其实,自近代以来,对于中医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中医的命运也伴随着中医的存、废之争几起几落。吴汝纶作为近代中国的著名文学家,一方面提倡桐城派古文,一方面则对中医持近乎完全排斥的态度,这种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矛盾态度,自然引起了不少研究者的注意。通过本文,笔者一是试图全面总结吴汝纶对中医的态度,二是力求从文化视角发掘吴汝纶排斥、批判中医的真正缘由。
一
近代以来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废除中医中药;二是废医存药;三是中医要改良,要科学化;四是主张衷中参西。其中以第一种观点对中医的态度最为苛刻激烈。吴汝纶是桐城派古文大师,为晚清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但他对中医的态度与对古文的态度却叛然两立,在视桐城古文为“瑰宝”的同时却坚决主张废除中医。对于中医,他力主排斥“拒绝中医,实为卓识”;对于西医,他公开表明自己“笃信西医”。吴汝纶在医学問题上的激烈之辞,其影响不可小觑。吴汝纶虽无专文论及中西医問题,但综合其文集中不时出现的有关医学的零星言辞,其对中医的批判却是全面、系统的。正是吴汝纶对中医的系统批判,使其具有了文化分析上的典型意义。
(一)吴汝纶试图从源流的角度分析中医之“坏”与“伪”
吴汝纶对中医的批判之所以引人注目,一个原因就在于其态度的彻底性,其彻底性的一个表现就是他试图从源流的角度彻底否定中医的合理性。关于中医的起源与发展,他曾有较为系统的论述:
敝国医学之坏,仍是坏于儒家。缘敝国古来医书,列在汉书艺文志者,皆已亡佚。今所传难经、素問,大抵皆是伪书。其五藏部位,皆是错乱。其所以错乱之故,缘敝国汉朝有古文、今文两家之学,古文家皆是名儒,今文则是利禄之士,古文家言五藏,合于今日西医,今文家言五藏,则创为左肝右肺等邪说。及汉末郑康成,本是古文家学,独其论五藏乃反取今文,自此以后近二千年,尽用今文五藏之说,则郑康成一言不慎,贻祸遂至无穷,其咎不小。
这段话是吴氏于日本考察教育体制期间在社交场合的一段公开答辞。作为一个身份特殊的
吴汝纶存废中医的文化选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