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莲藕种植技术
第三节 莲藕种植技术
莲藕原产印度,很早就传人我国,在南北朝时代,莲藕的种植在我国就已非常普遍了。云南主产莲藕的地区有先排干田水,使土壤变板即可用锄刨挖。一般可根据市场需要从9~10月直到次年发芽以前挖完。
莲藕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腐败病、黑根病
1.症状识别
此病主要侵害地下茎节,造成莲藕变褐腐烂,植株地上部变褐枯死。茎节受害,剖视病茎可见部分维管束变褐,由种藕向当年新生地下茎节蔓延,严重时地下茎节都呈褐色至紫黑色腐败,不能食用。由于地下茎节受害,植株输导组织受阻,地上部叶片褪绿变黄,逐渐由叶缘向里变褐干枯或卷曲,导致叶柄顶部弯曲、变褐干枯。严重时藕田一片枯黄,似火烧一般。挖检病株地下茎节,可见藕节上产生蛛丝状菌丝体和粉红色粘稠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主要是因过多、过晚压青、气温高、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使莲藕发生生理障害所致。通常稻田改种莲藕、夏秋季高温则发病重;其次是病菌侵染所致,带菌的种藕和病土为田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栽种带菌种藕长出的幼苗即成为田间中心病株,先是地下茎节和根系发生病变,后扩展到叶柄和叶片。带菌种藕是本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素,品种间存在抗性差异,深根系品种较浅根系品种发病轻。莲藕生长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此病。藕田土壤通透性差,酸性较强,污水灌溉,食根害虫严重,施用未腐熟有机肥,过量偏施氮肥或水温持续偏高等.病害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
(I)重病田实行与其他作物2年以上轮作。
(2)种植前深耕翻耙藕田,适当晾晒土壤,撒施生石灰消毒
(3)精选无病种藕,用多菌灵、双效灵、敌磺钠、高锰酸钾等浸泡种藕4~6小时后晾干栽种。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腐熟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生长期适时适量追肥,防止偏施氮肥。按莲藕不同生育期的需要科学管理水层,深浅适中,以水调温、调肥,防止因水温过高或长期深灌加重发病。
(5)药剂防治:及时拔除病株,清除发病茎节后排水施药防治,可选用噻菌灵、丙环唑、双效灵、多菌灵等药剂,用细土拌制成药土后均匀撒入浅水层。
(二)褐斑病、黑斑病
1.症状识别
(1)褐斑病: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和叶柄。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上产生绿褐色小点,以后扩展成红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形至多角形坏死病斑,外围常具有黄色晕圈,病斑常具有同心轮纹,后期病斑常相互汇合成大的斑块,致病部变褐干枯。叶柄染病,易断折下垂。空气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灰褐色稀疏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黑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浅褐色至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展成圆形至不定形绿褐色或黄褐至褐色枯死斑,边缘较明显,病健交界部常具有黄色晕环,叶背面病斑颜色较正面略浅,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产生灰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相互汇合成大型枯斑,短期内致叶片坏死干枯,病田似火烧一般,植株成片枯焦。
2.发生特点
病菌随病残组织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形成初侵染,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莲藕生长期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田问水温高,或偏施氮肥、害虫数量多,则病害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
(1)莲藕收获后彻底清理病残组织,集中妥善处理。
(2)重病田块实行轮作,合理密植,科学管理,控制病害发生发展。
(3)在发病初期选用敌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烯菌核利、氯苯嘧啶醇、代森锰锌、丙森锌等喷雾防治。
(三)根腐病、疫病
1.症状识别
(1)根腐病:主要为害茎节,多从节间开始侵染,逐渐向里扩展蔓延,使茎节呈不规则水渍状变褐腐败,在病部表面产生稀疏平铺状白色菌丝层,终致茎节全部变糟腐朽,不能食用。植株地上部随病害发展,叶片褪绿变黄,由叶缘向里萎蔫坏死,最后枯朽。
(2)疫病:主要侵害叶片,以浮贴水面的叶片受害严重。叶片染病,初为绿褐色小斑,以后扩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定形黑褐色湿腐状病斑,病斑颜色分布不均匀,多个病斑相互连接致叶片变褐腐烂或干缩,贴水叶片不能抽离水面。严重时叶柄亦因病坏死腐烂。
2.发生特点
都由疫霉属病菌引起,病菌随植株病残组织,或以卵孢子散布在田间越冬,借水流传播蔓延。高温多雨、空气潮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品种间存在着抗性差异。
3.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严禁移栽带病秧苗,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拔除。
(2)加强水浆管理,遇有水涝在水退后应及时冲洗叶面。
(3)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
莲藕种植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