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王静
[Summary]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的方法进行论述,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法与策略的结合,如情情创设、多结果的对应位置点上小数点。教学过程中因班级学生过多,教师不可能完全清楚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或是因为什么其他的原因出现问题,此时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学生就很可能因为这个环节没有跟上而导致后续的知识学习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此时,教师可以找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其他学生帮助教师发现这些对小数运算基本步骤与法则掌握不充分的学生,并进行针对性辅导。首先教师要对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而后给每个小组的学生布置计算任务,每个学生要对自己组员的计算结果进行相互检验,如果发现问题,那么小组的成员需要找出问题所在,最后再向教师汇报结果。这个过程就等于将辅导、合作、计算等过程全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
的教学负担,还能让学生的问题尽快得到排查,防止出现阻碍学习进程的问题。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思维
运算的深刻性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与过程的抽象性上,因此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发表意见,及时质疑,主动探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运算的独创性特征更加明显。
(1)分清算理算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推导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在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中对算理算法进行梳理。其中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教师与学生互换身份。也就是教师将课程内容或是一个题目的分析、讲解过程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果展开分析。角色互换的方式可以给学生机会从教师的角度看问题,更加清晰地了解运算的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原理,只有真正理解其中的算法算理,才能将解答过程厘清,同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教师此时要及时跟进学生的讲解过程与解题方法,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指导、纠正,特别是推理验算的过程是错误的,但碰巧也能获得正确的结果时,教师更要严格检查,及时纠正,否则会造成其他题目运算出现类似的问题。
(2)优化运算策略,强化运算思维
随着运算方法的积累与学习,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会逐渐增加,同时运算的能力也在加强。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尽可能地想到多种解答方法,同时能够更为迅速地判断出哪个方法最为简便。
如“数字的乘除”运算中,教师可以教学生使用简便算法。简便算法的使用过程中,会涉及括号的使用问题。括号的使用对简便运算有较大的影响,去除或增加括号可使算式中的乘除符号发生变化,如ax(bxc)=axbxc,ax(b÷c)=axb÷c,a÷(bxc)=a÷b÷c,a÷(b÷c)=a÷bxc。簡便算法的使用,让计算的过程更加简洁,学生运算的速度也更快,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简便算法的教学。
,提高学生运算技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好的运算习惯,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准确性,提高运算技能。
(1)及时检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运算要通过观察、感知、注意、记忆、反馈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才形成。在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试卷都要整洁,即使在草稿纸上,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