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
执教:管倩倩
教学目的: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突出民歌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2、能用多种形式(声势律动)表现《杨柳青》,感受扬州民歌的语言特点和活泼诙谐的风格;
3、理解江苏民《杨柳青》
执教:管倩倩
教学目的:
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歌曲突出民歌的韵味和地方特色;
2、能用多种形式(声势律动)表现《杨柳青》,感受扬州民歌的语言特点和活泼诙谐的风格;
3、理解江苏民歌的多样性和民歌受方言的影响,理解音乐源于生活,民歌起于劳动,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欢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难点:学唱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用声势律动表现歌曲.
教材分析:
《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曲调为五声宫调式,全歌活泼幽默。衬词在歌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用扬州方言学唱地区的民歌,使学生初步感受扬州民歌风格特点。歌曲可用领唱和齐唱或女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
教学过程:
准备:出示相关图片,播放课前音乐扬州民歌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杨柳青》的音乐,出示扬州风光图,让学生欣赏画面.
师:你谁知道,这是哪里吗?
生:扬州
师:同学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开场了,提起江苏扬州我不禁想起一句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师: 有好多诗人曾经在作品中写到扬州美景,再比方杜牧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寓教于乐:
1、感受歌曲
师:扬州不但山美水美,扬州的民歌更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听一首江苏扬州的民歌《杨柳青》。
(1)初听:这首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轻松,活泼)
(2)仔细听,这首歌和平时学的歌有什么不同?
(3)预设提示:从歌词上看它更是和众不同,你发现了吗?
(4)比照聆听,师清唱范唱无衬词的《杨柳青》,让学生感受衬词的作用,提问:你觉得唱的怎么样?
师:那么多衬词又不表达什么详细的意思,能不能去掉不唱呢?
师:衬词虽然不表达详细意思,但是可以起到衬托气氛的作用,没有了衬词,这首歌曲就没有味道了。《杨柳青》是江苏扬州地区最富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歌曲因为有了这些衬词,所以更显得活泼幽默。(衬词是很多地方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唱衬词B部分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这段衬词最多的部分,仔细听,这里面有一个特别特别的节奏,不断的出现,并且他的音高都是一样的。
播放B音乐
师:你找到了这个特殊的节奏吗?
师:没关系,我们再来听一遍,假设听出来了,请你轻轻的拍手示意,准备好了!
二听B音乐,出示这部分图谱
师:越来越多的孩子找到了,我看到了(即时评价)
音乐播放完毕,在图谱上圈出,再三听音乐,跟音乐拍手律动
师:就是这样音乐的节奏,再来听(三听),这次的要求是,轻轻的拍出来。
跟琴声,师生合作,边唱边拍手律动
师:同学们节奏感真好,跟着老师的琴声轻轻的唱一唱
加乐器,师哼唱,生敲节奏伴奏(请一个)
师:我们的合作真默契,老师这里有个打击乐器—-双响筒,试一试。
全班一起来,加打击乐器辅助。
师:这里最难的是哪句?生:略
《杨柳青》[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