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
蜡烛的变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依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物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各种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着,像同学们每天都在长大,楼下的小树每天都在长高,小树的叶子颜色会变,家里养的小狗长大了……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物质在变化的例子来吗?
2、学生讨论发言
3、谈话:同学们讲了很多有生命的物质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那么它们是怎样变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研究一下没有生命的物质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二)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
1、谈话:看到蜡烛,大家都很熟悉了,但是你知道蜡烛有什么样的特点吗?(安排学生看,摸,闻)
2、学生讨论发言(蜡烛可以燃烧, 常温下是固体,有特殊的气味,受热会熔化,熔化后经冷却又再次凝固……)
3、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到了蜡烛受热会熔化,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一看拉蜡烛受热会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4、讲解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在蜡烛上加热小勺,小勺中有蜡块。
(2)观察小勺中的蜡块的变化,边观察边记录。
(3)待蜡块完全融化之后再将小勺放入旁边的水槽中,冷却后再观察。
5、学生分组实验
注意:.
注意实验安全!!!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
7、现在我们先把小勺放在水中冷却,再来看另外一个实验
(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
1、讲解实验:课本30页右下角,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实验
实验步骤:将一只干净的瓷蒸发皿放在蜡烛火焰上一段时间,然后取下蒸发皿,观察被蜡烛烧过的部位
2、教师演示实验
3、指引学生观察蒸发皿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4、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在实验前,即加热前,蒸发皿是白色的,在火焰上烤了一段时间后,变成了黑色.)
5、提问:那么这些黑色的物质是什么?是陶瓷吗?如果不是的话,那是什么?它们是哪里来的?
6、学生实验,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和干燥的烧杯分别倒扣在蜡烛上,分别观察有什么变化,并且记录。
7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白,干燥烧杯上有“白雾”产生。
提问: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什么呢?
8、教师总结:那些黑色的物质其实是碳粉,不是被烧焦了的陶瓷,,大家看到的干燥的烧杯上的白雾其实就是小水珠。
9、指导学生观察刚才在水中冷却的蜡块,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蜡烛受热时会慢慢变软,再变为蜡烛液体;冷却后又会慢慢变硬为固体.
10、教师小结:我们刚刚看到的蜡烛熔化,然后又再次凝固,这变化前后蜡块除了形态发生改变之外,,,反应前后物质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的,即没
【精品】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