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doc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50例患者予以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好转3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慢性胃炎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将其归属为“胃痛”、“胃痞”、“呃逆”、“吐酸”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不节、七情失和、表邪入里、脾胃素虚而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目前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发病密切相关。笔者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1]
依据199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诊断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诊断。症见:胃脘胀满、隐痛、恶心呕逆、嗳气、吞酸、嘈杂、纳呆、舌淡、苔薄、脉弦细。胃镜检查示:胃黏膜糜烂、中重度萎缩及肠化生,异型增生;胃黏膜及胃液尿素酶检查阳性,血清HP检查表现有HP感染。
一般资料
共观察50例病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24~61岁,平均年龄42岁;病程2~30年,平均15年。所有病例均接受过西医治疗1~3个疗程,效果不显著。

2 治疗方法

中医疗法方药:黄连9 g、党参12 g、白术12 g、白芍15 g、蒲公英20 g、白头翁9 g、茯苓12 g、乌贼骨30 g、瓦楞子30 g、鸡内金9 g、炙甘草6 g。若见恶心、呕吐明显者加用旋覆花、代赭石;脘腹疼痛明显者加木香、高良姜;痛如针刺者加生蒲黄、五灵脂、丹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各1次温服。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西医疗法奥美拉唑20 mL,每日2次; g,每日2次; g,每日2次。共服用2周。若有消化不良者可给予硫糖铝;腹胀、恶心、呕吐者可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有高酸症状者给予乐得胃。


3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治愈:胃痛及呃逆、泛酸等症消失,胃镜检查正常,查血清HP阴性。好转:胃痛、呃逆、泛酸症状减轻,发作次数减少,胃镜检查仍分离出HP,胃黏膜充血、水肿减轻,血清HP检查阳性,或强阳性转阴性。无效:胃脘痛等症状无改变,胃镜检查无变化,血清HP检查阳性。
结果
50例患者中治愈16例,占32 %;好转31例,占62 %;无效3例,占6 %。总有效率94 %。

4 讨论

HP自1983年被发现后,经国内外专家研究表明:HP是引发慢性胃炎的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50 KB
  • 时间2017-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