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轻吟漫诵徐志的《》,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 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离情中。 这首诗以情景交融自然,意境轻柔优美,风格飘逸潇洒而为广大读者喜爱,尤 其是他吐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 “西天的云彩。”古往今来, 文人的别离都是销魂断肠的,徐志总想借助轻松的语言来承载沉重的心情。因 此,诗一开头,就让这种情如云一般飘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实实在 在;既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这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第一个意象“云彩”所蕴藉 的情感。
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不仅这里的自然美景令诗人陶醉,还有一段没有结 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这期间他有幸结识并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 国少女林因。夕阳下,伴着银铃般的笑声,他们在阴下散步;温柔的春风里,他 们在垂柳下徜徉;拉着她的纤纤玉手,他们在康桥上留连。或凭倚桥栏,仰望蓝 天白云;或荡一叶小舟,在星辉下嬉戏。??他们的身影多少次倒映在波光潋滟的 康河中,多少次诗人在心中暗暗勾画着自己的爱情美梦;夕阳下,这位冰清玉洁 的少女在诗人的眼中多少次幻化成自己的金发新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自己 飘然而来。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这 句诗实写的是康河的美,同时,柳树在里”柳”一一‘留”,留别有惜别的含 义,它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牵挂用“在我心头荡漾”,把牵挂表 现的非常形象。当然他的手法是比拟的手法(拟人、拟物),与第三句话合在一 起讲,”软泥上的青,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 草”,这一句诗突出了康河的明静和自由自在的状况,自由、美正是徐志所追 求的。同时表现一种爱心,那水草好像在欢迎着诗人的到来。再次,我觉得它 不是完全脱离中国诗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国的古诗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 一。第二句是化客为主,第三句是移主为客,做到两相交融,物我难忘。这两 句诗正好表现出徐志和康桥的密切关系。这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三个方面:确 定了理想,步入了诗坛,美妙的风光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的,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我们欣赏诗也是从形象入 手,来逐渐接受诗人的心灵的。第四节是转折点,“那荫下的一潭,不是清 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句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 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光倒 映下来,“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红光,是实写。但是,潭水上漂了 很多的水藻,挡住了一部分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红,有的绿,好像柔水一 般,非常形象。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那么这个梦 引起我们什么感觉呢?这使我想起了闻一多先生纪念它的长女夭折时写的一首 诗。他用了一个比喻“像夏天里的一个梦,像梦里的一声钟”,大家知道梦时 美好的,钟时悠扬的,然而是短暂的,所以彩虹似的梦似美丽而短暂的。
1927 年他的梦想破灭了,又与陆小曼不和,很消沉。
“那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 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 斑里放歌。”这里诗人的留恋已经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之中了,挥篙泛舟,去 寻他自己个性的梦,而且情不自禁的要高歌
徐志摩的诗《再别康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