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2
江南华府基坑支护AB段人工挖孔桩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湖南长沙丁字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2014年7月
岩石质量指标RQD为50-70。本次勘察有35个钻孔内见有该层,该层层厚(含未揭穿的情况)-,,-。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类,极软岩。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由于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不会受到湘江河水的影响。场地现状为南北向冲沟,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地下水沿地势由北往南以地下径流排泄,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上层滞水与孔隙水之间无隔水层,相互补给,上层滞水为大气降水和地表人工排水补给,
8
季节性变化大。孔隙潜水赋存于圆砾层、中粗砂、卵石层中,为强透水层,富水性中等,补给来源主要为地下径流、上层滞水和大气降水,水位随大气降水的多少而上下浮动,水位变幅不大,-,-。
勘察期间场地内主要含水层为圆砾层、粗砂、卵石,为取得圆砾层、粗砂、卵石的渗透参数,在钻孔中进行了抽水试验,各层渗透参数为
圆砾③~,~,为强透水层,弱富水性。
中粗砂③,,为强透水层,弱富水性。
卵石④~,~,为强透水层,弱富水性。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及长沙地区经验,圆砾层渗透系数K推荐为35m/d,中粗砂层渗透系数K推荐为
9
20m/d,卵石层渗透系数K推荐为40m/d,均为强透水层。
勘察期间于场地内于钻孔中取上层滞水水样2组及孔隙水水样2组进行室内水质简易分析,根据分析表明:勘察场区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场地临近南二环及居民住宅建筑,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居民建筑物桩基础、地下管线, 适当调整土钉及锚索角度及位置,锚索及土钉施工时注意避开,不得损害。
:施工现场已完成三通一平,进场道路基本成形,场内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必须根据施工现场设置。
:该工程施工用电用水已接入施工现场。
11
第三章、施工关键及相应处理措施
,总桩数29根,桩长14-15米,紧邻逸景苑住宅小区,施工时必须做到信息化施工,包括预测、信息采集与反馈、控制与决策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存在很多潜在的危险和破坏的突然性,地下工程受各种水文、地质、雨水等复杂条件的影响,特别在基坑旁有基础埋置较浅的建筑,或有重要的地下电缆和市政管线,很难从理论上预估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观测,进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土层位移的时空效应,及时掌握土体变形特性、边坡的稳定状态和支护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预防边坡失稳和周围建筑沉降等事故发生。
2. 工程难点
长期以来,地下水(地表水和潜水层中的承压水)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
11
。主要表现为坍孔、井涌、淹井、护壁裂缝、混凝土胶结不良和混凝土离析等质量问题。如何解决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成孔、护壁、混凝土浇灌等施工过程中的截水、排水,堵水和水下灌注施工等技术问题,是确保桩基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关键,施工中必须有防止挖井坍方的有效措施。
3. 工程难点的对应措施
桩孔放线定位后,首先在离建筑物轴线外侧3m处开挖和砌筑500mm×700mm的环行截水沟(排水纵坡5‰),然后在桩基施工区域内砌筑250am×350mm的井字排水沟(排水纵坡3‰),并与截水沟贯通。各桩孔中的水通过排水沟汇入截水沟,有效地截断和减少了地表水对桩孔的水患。
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基坑周围止水帷幕已施工完毕,止水帷幕有效阻止基坑外地下水流入基坑内。基坑内的地下水采取降水井排水,即在基坑内挖降水井,再利用水泵将桩井内的水排水入
13
截水沟再排出基坑外
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在施工区周边选择个别人工挖孔桩的桩孔突击降水先行开挖利用“降水漏斗”的原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0000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