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撰写人:王荭
撰写时间:05年11月23日
开课院系:管理学院会计系
课程编号:1**********
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课程总学时: 34 总学分:2
含实验或实践学时: 学分:
推荐使用教材:《国际会计》
编者:常勋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2年1月
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使得会计赖以依存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会计理论和实务日益走向成熟。国际会计主要研究和比较各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概括国际公认的会计原则和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以此来协调各国会计实务以及解决跨国公司的国际性难题,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国际经济的发展。
本课程属于学科专业课,是财务会计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学生不应仅把眼光局限在国内的会计实务的处理上,更应该立足于全球角度,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此课程在会计学人才培养中至关重要。学生通过此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利用此课程中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会计学由于其理论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及自学等多种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对国际会计学的基本框架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难点、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利用理论来解释会计实务,使学生不仅明白各国会计实务处理的差异,更能明白其差异的原因,对于重要的术语,让学生掌握其英文形式,以利于其今后的工作学习。本课程自学内容的量不应少于理论教学的25%,主要安排在各章节中有关背景资料和易于理解的内容上,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应下发自学提纲或有关思考题,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对重要的内容,应布置作业,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考试形式: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也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写论文或进行案例分析等形式
总评成绩:平时作业或上课表现占30%,考试占70%。
授课内容(细化到章、节、目)
教学目标
授课模式(指传统讲授、讨论、多媒体教学等)
学时分配
第一章:国际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国际会计形成的原因;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国际会计的定义。
作业:分析国际会计形成的原因。
理解国际会计形成的原因;了解会计职业界的国际化;掌握国际会计在不同时期的定义。
传统讲授、讨论
2 学时
第二章:会计模式通论(4学时)
主要内容:阐明环境因素的不同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会计模式;会计发展模式的分类及全球会计模式的各种判断性分类和实证性分类。
作业:分析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会计模式。
掌握环境因素对会计模式的影响;理解会计的发展模式;掌握全球会计模式的不同分类。
传统讲授、讨论
3学时
第三章:比较会计模式(上)
主要内容:介绍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广泛影响的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的会计实务体系及各国会计模式的主要特点。
作业:阐述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会计模式的特点及主要会计实务。
掌握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会计模式的特点及其重要的会计实务。
传统讲授、讨论
4学时
第四章:比较会计模式(下)
主要内容:日本、荷兰、瑞典的会计实务的特点;发达国家会计实务的原因及发展中国家会计模式的特点。
自
国际会计课程教学大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