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何园导游词
扬州何园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之一,可是当我们踏上位于扬州市古运输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时,却发觉这里民宅林立,”。这里原为园主子接待宴请来宾之处,所以也称“宴厅”。这些厅堂一个个都装扮得极为富丽,厅内术壁上雕刻有历代名碑字画。如苏东坡的竹,郑板桥的兰,唐寅的花鸟,曹操的诗等,雕刻面积达140平方米,从这些书画作品美术工艺中,可以看出画家飞逸的翰墨,雕刻家明快的刀刃,流畅的线条,都得到了极为细致的体现。
在水池的西面古木相映,绿意盈野,花丛中耸立三门厅房,这就是桂花厅。厅前种有大量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当中秋佳节,桂子月中落,花香云外飘,此厅是赏桂的处,因此称之为“桂花厅”。
在水池的南面有太湖石假山一座,峰高约14米,是全园的处,有险壁,悬崖,奇峰,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像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相互串联,碧波贯注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此处构山极为相宜,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是何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就是园外,而游客们看着眼前高耸的假山边缘,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的感觉,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而整座假山既有盘山曲道,直达山顶,又与山脚空谷相连通。园主子在工作之余,来此漫步之际,既可沿山道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来到山谷品尝纳凉,叙谈话旧。
另外,在水池西墙壁上刻有王羲之的《十七帖石碑》,颜真卿的《三表真迹》,苏武的《海市并叙》等石刻文物,由于时间关系,今日我就不—一绽开讲解了。
各位游客:西花园的楼台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富层次,虽为单体建筑,却也浑然一体。其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复廊了。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敏捷性的建筑,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欣赏的作用,对于我们旅游者来说、廊是一条生动活泼的旅游线路。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的一大特色,全长430米,并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它分上下两层,形成立风光
,起到分别客流的作用。可见,3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建立立体交通的思维。闲逛复廊里观赏全国美景,还可以欣赏到水心亭上的戏曲表演。即使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构园者专心良苦,独具匠心。
游客们:请看廊的东南两面都开有漏窗,有的用水磨花花窗作为分隔,有的干脆开成空心窗洞,置两排平行12个什锦花盆,有折扇形、花瓶形、梅朵形、海棠形。这样我们在廊上走,就可以看到外面的景色,加深了园林的层次,使花园与住宅相互关照,增加了园林内部环境气氛的曲折改变,各景之间相互呼应。从复廊曲折南行,我们看到的这幢重檐歇山顶建筑便是“赏月楼”,这里是主子母亲居住的地方,廊旁铁栏花案刻有“延年益寿”的字样。
扬州何园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是扬州何园的”小翰林“,今日,我带大家参观何园!
我们现在将要参观的这座园林,位于扬州古运输河畔的徐凝门街77号,是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它建立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终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被誉为中国晚清第一名园。
其实,何园最早不叫何园,而叫寄啸山庄,因为园主子姓何,人们都习惯叫它何园。: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nai)是同乡加儿女亲家,进退与共;与光绪皇帝另一位更出名气的老师翁
扬州何园导游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