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教学目的:
1。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有特殊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2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能积极主动参和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进步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教学目的:
1。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求有特殊关系的数的最小公倍数。
2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能积极主动参和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进步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两个数的特点,迅速判断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难点:快速找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介绍史料
师:同学们知道吗?(点击课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国家。《九章算术》中就提出了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而在西方,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裴波那契才第一个阐述了这一概念,比中国至少要迟1200多年。(精品文档请下载)
师:瞧,我们的祖先多聪明啊。
二、解决问题
我们理解了最小公倍数,老师这有几组数,请你们求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7和5 8和32 12和24
师:算好的同学和同桌交流一下结果。
全班交流.
师:如今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生:,所以不用短除法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7×5=35。(精品文档请下载)
8和32的最小公倍数是32。因为32是8的倍数。
三、稳固练习:
1、师:老师写了几组数,请直接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说说理由.
7和8 8和16 100和25
2和13 49和7 12和36
四、拓展应用:
1、一批作业本,能正好分给8人,也能正好分给10人,这批作业本至少有多少本?
2、古代有一本数学专著《孙子算经》中记载有“物不知数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精品文档请下载)
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