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提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4分)
”、 “罗”、“擘”、“脍切”等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足食,更是不可一世了。
整理课件
歌舞升平
整理课件
江南旱灾
是岁江南旱
整理课件
《秦中吟》共十首,“一吟悲一事”集中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权贵们的骄横奢侈及其对劳苦民众的多重欺压,请结合本诗分析此特点。
据《旧唐书·宪宗纪上》记载,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俭。”
前文极力揭露宦官、权贵之间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最后二句“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用重笔转折,直赋其事,以惨不忍睹的血淋淋的现实进行对比,揭示了当时广大人民的悲惨处境。 这一乐一悲,令人惊心动魄,这与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
整理课件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手法+析手法+明效果
3、请赏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整理课件
请赏析这首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步骤一)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赋的表现手法
(步骤二)诗中把宦官、权贵们相互勾结、极度奢靡的生活与百姓惨不忍睹的悲惨处境作对比。
(步骤三)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表现对宦官的骄横跋扈的痛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整理课件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技法探究:对比
整理课件
课堂小结
说说你收获了什么?(诗人相关、手法运用、诗人情感……)
整理课件
此诗用赋(铺陈)的手法写宦官的骄横之态并与江南天灾作对比,表达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小结:
整理课件
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碳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整理课件
卖炭翁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整理课件
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 赋体直陈事实;
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
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卖炭翁》开始小序中即提示主题,诗中对卖炭翁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对比手法,通过炭和绫,这些价值不等的对比,表现了宫市的残酷掠夺。
整理课件
拓展延伸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注: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
水庙:龙王庙,即求雨的场所。
这首诗是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主题?
整理课件
答:1、运用对比的手法。
2、前两句“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写了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 ,百姓内心焦急,到龙王庙祈雨的春旱景象。三四句“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写的是朱门贵族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 。
3、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表达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的不满和对劳苦民众的同情 。
整理课件
表
《白居易之《轻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