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九章溶血性贫血.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3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九章溶血性贫血
| 工作总结 | 商务报告 | 项目展示| 商务展示 |
二、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
红细胞过早地被破坏可以发生在血管外或血管内。
血管外溶血即红细胞被脾、肝的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吞噬后破坏。,在血红蛋白降解为胆红素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Hp本身也被分解,溶血性贫血时Hp因消耗而降低。
用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检测,由于Hp具有结合游离血红蛋白的能力,故在测定血清Hp时,于待测血清中加入一定量的血红蛋白液,使之与待测血清中的Hp形成Hp-Hb复合物;再通过电泳法将结合的Hp-Hb复合物与未结合的Hb分开,测定Hp-Hb复合物的量,可测得血清中Hp的含量。
【参考区间】 ~
【应用评价】正常情况下,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内清除。溶血时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与Hp结合增多,使血清中结合珠蛋白减少,测定血清中结合珠蛋白的含量可反映溶血的情况。
减低
常见于各种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但严重肝病、先天性无珠蛋白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Hp也明显减低,故注意鉴别。
增高
常见于感染、创伤、SLE、恶性肿瘤、类固醇治疗、妊娠、胆道阻塞等(Hp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此时如Hp正常,不能排除合并溶血的可能。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当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液中增多时,血红蛋白通过肾脏滤过形成血红蛋白尿;在此过程中,血红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部分或全部吸收,部分铁离子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于上皮细胞,并随尿液排出。
【参考区间】 正常人为阴性
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聚合体,为含铁质的棕色色素,其中的高铁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在酸性环境下产生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此反应称为普鲁士蓝反应。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细胞内外可见直径1~3μm的蓝色颗粒。
【应用评价】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提示
慢性血管内溶血。
无论有无血红蛋白尿,只要存在慢性血管内
溶血如PNH,本试验即呈阳性,并可持续数周。
但在溶血初期,虽然有血红蛋白尿,上皮细胞
内尚未形成可检出的含铁血黄素,此时本试验
可呈阴性反应。
(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参考区间】正常人呈阴性
(四)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应用评价】血管内溶血时,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大量增加,血浆中可检测出高铁血红素白蛋白。只有在严重溶血时,Hp与Hx均被耗尽,高铁血红素方与白蛋白结合成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故血清中出现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是溶血严重的指标。
(四)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检查及其应用
红细胞直径为6~9μm,呈双层凹面的圆盘状
一、概述
低渗溶液中,血红蛋白逸出,红细胞残留的完整的红细胞膜,称为影细胞
%、脂质42%、糖类8%
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约为1:1;比值变化与膜的功能相关,两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膜的理化特征
任何原因引起的溶血都必然有红细胞膜的缺陷或损伤
红细胞膜
膜蛋白
膜脂质
膜糖类
与膜脂质形成糖脂
与膜蛋白形成糖蛋白
糖链裸露膜外,有受体、抗原性、信息传递功能,称之细胞天线
磷脂
糖脂
胆固醇
甘油磷脂
鞘磷脂
胆固醇脂
游离胆固醇
鞘糖脂
与膜脂质形成脂蛋白
与糖类形成糖蛋白
外周蛋白
内在蛋白
胆固醇/磷脂(C/P)~
一、概述
红细胞膜为脂质双层结构,蛋白质镶嵌在脂质双层内又相互连续形成膜的骨架。电镜下观察红细胞膜呈三层暗-亮-暗区带,外层含糖脂、糖蛋白和蛋白质,具亲和水性;中间层含磷脂、胆固醇、蛋白质为疏水性;内层主要包含蛋白质,呈亲水性。
红细胞膜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带3

锚蛋白
α膜收缩蛋白
β膜收缩蛋白
肌动蛋白

血型蛋白C
膜脂质双层
红细胞膜结构的两个基本的特征

第九章溶血性贫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电离辐射
  • 文件大小6.15 MB
  • 时间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