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染色基本原理.pdf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 离子型染料可以有三种不同形态的存在形式:
(1)染料完全离解成正或负离子,如 D+或 D-;
(2)染料离子聚集成离子胶束,如(nD)n-或(nD)n+;
(3)染料分子聚集成胶核,然后再吸附一部分染料离子形成胶粒,在胶粒
外再吸附电荷相反的离子形成胶团,如[m(DA)·nD] n-或[m(DM)·nD] n+。
以 D-为例,三种形式呈下列关系。

•非离子型染料三种不同存在形式:


(1)染料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较大,分子成线形结构的,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倾向较大,聚集
度较高。
(2)染色温度
提高染色温度,染料聚集度降低。
(3)染料的浓度
一般浓度大的聚集度高。
(4)所加助剂与电解质
►加入过量食盐,染料聚集度增高,甚至还会发生沉淀。►加入尿素,减少染料的聚集。
因为尿素能和染料分子上的某些基团发生氢键结合, 也能和水分子发生氢键
结合。
►加入平平加 0会促进染料聚集。
因为平平加 0能促使染料围绕着它聚集起来,从而减缓染料的上染,起到缓
染作用。
四、染料的分散

染料以晶体态的形式均匀的分布在水中,称染料的分散。该体系称为染料的
分散液或悬浮液。

(1)染料颗粒
颗粒越小, 溶液越稳定。一般要求染料直径在 2um以下,过大的颗粒易发生
沉淀。
(2)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悬浮液稳定。其原因如下:
其疏水部分被染料颗粒所吸附, 亲水部分朝向水,染料颗粒表面的表面活性
剂的相斥作用,使颗粒之间不易相互碰撞,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3)温度
温度升高,悬浮液稳定性降低。
温度升高 ,颗粒运动加剧,染料碰撞机会增加
原因
染料表面的活性剂脱离,染料颗粒容易相互结合在一起

(4)保护胶体
保护胶 体有利于染料悬浮液的稳定。
( 5 )中性电解质
中性 电解质 使染料悬浮液的稳定性降低。
(6)搅拌条件悬浮液放置一段时间,由于颗粒的沉降,会产生上下的浓度差异,使用时一
定要搅拌,但不能搅拌太剧,否则会影响悬浮液的稳定性。
第三节 纤维在染液中的状态
一、纤维的吸湿膨胀

结晶区 孔隙少,吸湿小
纤维结构
无定形区 结构松,孔隙多,吸湿膨胀
纤维的极性基团和水分子作用


(1)纤维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结构
亲水性基团较多且强,无定形区比例高,则吸湿溶胀性好。
(2)溶液的 pH值
如在碱性溶液中,纤维素纤维的膨胀增加。
(3)助剂的使用
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纤维表面张力,使纤维吸湿膨胀性增加。

染色基本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s
  • 文件大小1.63 MB
  • 时间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