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胡老论咳喘证治(高度信实凝练).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胡老论咳喘证治(高度信实凝练)
  今天我们要与大家一起学习分享的是《胡希恕医论医案集萃》中“咳喘证治”这一专题,胡老提要式讲解,高度凝练,言之凿凿,信实有据!我们还从《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论肺炎治疗”、“治疗哮喘独特经子12g 半夏15g茯苓12g
  结果:上药服三剂,胸闷、吐痰减少,继服六剂,咳嗽明显减轻,再继续服两周咳平,他症也随消。
  【按语】
  咳喘久病,遇某时令而发,多具宿根,或瘀或痰(饮),因虚因实,兼寒兼热,宜加细辨。
  本例症候除主症外,与上例相似,外邪内饮,六经辨证为太阳太阴合病,辨方证为小青龙汤证,因水饮内盛,酌加茯苓化饮,《伤寒论》第40条“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
  我们通过这一案例,想重温一遍胡希恕先生所一再强调的外寒内饮的治疗原则,即解表化饮须同时进行,胡老在讲解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五苓散和真武汤等方证时反复申明这一观点。表有寒邪,里有水饮,里有水饮停蓄,表亦不透,表证不解,里亦难和,故治须两顾。
  若先发其汗,勉为透表,则易激动里饮,变证百出,《伤寒论》中论述较多,水饮横肆,逆于上则呕哕晕眩,阻于中则心悸痞硬,趋于下则肠鸣泄泻,泛溢周身则疼重瞤动。如《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若舍表而攻里,单利其水,则表邪因势入里,相互胶结而难解,无异于闭门流寇,遗患无穷。如《伤寒论》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即因误下致表邪入里,成水热互结的结胸证。
  因此惟有解表、化饮兼顾,邪气始服,方可收表解里和之效。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发汗以祛邪解表,半夏、干姜、五味子,并增茯苓以化饮和里,表里两痊而咳逆自平。
  【案例2】
  【久咳之小柴胡加桔梗白芍汤方证案】
  《百年百名》“治疗咳嗽的经验”案五
  何某,女,34岁,病案号:493816
  初诊(1965年3月12日):间断咳嗽2年,2年前感冒后患咳,四季皆作,冬重夏轻,咳嗽为阵发性,且以上午10点、午后3-4点、晚上8点为著,上月曾在某中医院服中药30余剂(多为宣肺化痰,如杏仁、桔梗、清半夏、瓜蒌、枇杷叶、前胡等)皆未见效。近咯吐白泡沫痰,恶心,咽干,无汗,两胁胀满。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既往史:1962年曾患肺结核。
  【处方】
  柴胡9g 党参9g 半夏9g 黄芩9g 大枣4枚 炙甘草6g 生姜9g 桔梗6g白芍6g
  结果:上药服六剂,咳减。上方去白芍,加枳实6、生龙牡各12,服六剂后两胁胀满已。继服半夏厚朴汤加减十余剂,咳平。
  【按语】
  患者间断性阵咳2年余,冬重而夏轻,服宣肺化痰方药无显效。
  咳嗽在季节律、日节律都是定时发作的特点,有似“寒热往来”,同时两胁胀满、恶心、咽干,符合小柴胡汤证和少阳病提纲,六经辨证为少阳病夹痰湿内停,辨方证为小柴胡汤加桔梗、白芍。桔梗祛化痰湿、利咽、止咳逆,咳嗽因肺气上逆而作,由痰饮做祟者多,因此宣肺降逆,化痰止咳是治疗咳嗽的大法之一,但依法治疗有时疗效难尽人意,从经方医学角度来看,主要是辨证不确切,方

胡老论咳喘证治(高度信实凝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3321568027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