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是否“一劳”就能“永逸”.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是否“一劳”就能“永逸”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实施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较为完整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的不是否“一劳”就能“永逸”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综合与实践”部分的实施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较为完整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恰当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表现的不同水平,并引导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近年来,“综合与实践”领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学生不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死记硬背,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多数老师的实践课堂的过程完整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该有的也有了,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应用能力也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对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方法的多元性、合理性不够重视,有单一化、简单化的迹象,看似给学生减负了。然而,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减负还是放纵思维的慵懒?我们的学生在实践课堂上思维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激发?“综合与实践”的“数学味”是否允许被冲淡?
案例写真:在三年级学完面积的意义之后,我听到一节《做邮票》的数学活动课片段。老师通过问题引领:用一张长12cm,宽5cm的长方形纸做邮票,每张邮票所需的纸长3 cm,宽2 cm,这张长方形纸最多可以做多少张邮票呢?大家通过计算得出:12×5÷(3×2)=10(张),师生一致对这个算法没有异议,好像是对面积概念和除法意义的综合运用。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后续的学习中,一旦碰到这种类似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还是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包括铺地砖问题等。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方法,对学生、老师来说可能都落得个轻松,好像达到了所谓“减负”的目的,但这种方法的唯一性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种方法的合理性是否有待证明?试想,如果从长方形纸中剪圆片,这种方法还适用吗?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造成以上教学问题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减负”理解偏颇,认为减负就是减方法,减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如何适合学生需求,需要弄清楚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在课堂上不应捆住手脚,过分开发大脑,应鼓励学生手脑并用,提高教材质量,设计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以课堂为主,作业为辅,跳出题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应贯穿于整个课程之中,相对本部分教材,更多的老师更看重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参与,只需追求过程的完整性,对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创新思维并不十分看重,所以应放手让学生参与,积累活动经验,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机会,激发创造潜能。即使学生都没能展现出创造才能,教师也应立意高远,恰当展示自己的别样思维过程,降低门槛做判断,学生即使自己没创新,也要触动他们创新的神经。

是否“一劳”就能“永逸”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王善保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