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僧经深入.docx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2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僧经深入
玉面慈悲师兄
讲经缘起
一开始还是说说讲解《僧伽吒经》的缘起吧。《僧伽吒经》作为昔日唐玄奘大师取经的那烂陀寺的镇寺之宝。随着近代考古再次发掘出《僧伽吒经》,让这本大乘经 典重新得到弘扬,尤其是抄写这本经书的功德很佛经的开头是不是都有如是我闻?“如”就是表空,就是”大“,是就是”集“,”闻 “就是”会“。如是我闻就是大集会正法经,就是一心三藏。念佛也是如此,阿弥陀佛,阿就是空,弥陀就是相,弥就是集,陀就是会。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当下 解脱,原来念佛就是在念我自己啊。
所以,讲到念佛,我们不得不提到净土宗。现在净土法门修行的人最多,大家都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但是为什么要念这句佛号,这个佛号什么意思呢?我想大部分人 没有搞清楚。净空法师说,
台北二十多万念佛人,往生的人却只有四五个人而已。那么佛不是说这个法门是易行法门吗?不是说三根普度,利钝全收的法门吗?怎么 往生的人才小猫小狗三两只呢?
那是因为,我们念佛人,往往没有弄清楚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盲目的在念佛而已。如果明白了,阿弥陀佛代表的就是,天地万物就是一个人一个念 头变现出来的道理的话。念佛就是在念自己的自性,连极乐世界都是从我们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我们当下就在极乐世界,自在往生了。
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云:“《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印祖的话道破了天机,既然是闻即往生,位齐等觉。那么就不是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才 往生的呀。佛在经上也留下了明证了。《佛说阿弥陀经》当中,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已往生、今往生、当往生的那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为什么能够确定自 己已经往生了呀?那是因为明白了极乐世界就是从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头而已。当下就已经在极乐世界了!净空法师以前也讲经的时候,也曾经 举例指出的,扫地就是在极乐世界,厨房就是极乐世界。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还需要等到临命终时的时候再等佛接引吗?你已经自在了
七大问题解析
明白了经题的含义了之后,我们接下来再来讲讲正文。正文的内容因为时间的限制,就不细讲了。
相信,大家不是对文字有疑惑,而是对于文字背后代表的意义有所疑惑。我们就来集中解释比较难以理解的部分。
第一个问题,《僧伽吒经》为什么作为那烂陀寺的镇寺之宝。
读 过本经的人都不难发现,有缘读过本经的人,都是无量劫来供养过恒河沙诸佛的人。都是有大福报的人。也就是说,本身这部经就不是一般经可以让人轻易听闻到 的。而且经文当中也明确指出,“乐小法者亦复如是,不能听受如是法门。”修行小乘法门的人,对于这个法门也不能起信解。如果你相信这个法门,并且理解了我 在经题当中的解释。那么恭喜你,你就是僧伽吒法门的受持者。至于受持读诵的功德福报,经书上也说的很清楚,福德比一佛福德还要大。
既然,天地万法都是一个人一个念头变现出来的,你是不是就是佛?佛是不是就是你?你的福报,是不是就是佛的福报?很奇妙吧。所以,比佛的福德还要大,就不难理解了吧。
这一切,都要基于你对这个法门理解并且相信的基础上的。如果,你非要说,佛就是佛,我就是我,用小来理解大。那么,你就不算受持僧伽吒
法门,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了。
打个比方,鼻子痒了,手指去给鼻子挠痒痒,鼻子要不要感谢手指?不需要吧,因为都是属于一个身子的。我们跟众生的关系,跟佛的关系,可以是手指和鼻子的关系,也可以是耳朵和嘴巴的关系。虽然都是一个身体,但是却又互相独立。
我们的共同起源,都来源于宇宙爆炸的第一个念头,“我是谁?”这个妄念一起来,第二个,第三个妄念就又起来了。然后是无量的念头。从一到无量,时间是非常非常短暂的。整个宇宙,就从这些念头当中显现出来了。所以,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都起源于一个念头,但是我们现在却已经分别是无量的念头了。既是一体,又有分别。
科学家的次原子理论,现在已经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了。当物质分解到微中子之后,不能再分解下去了,当科学家最后尝试分解。发现,最后就分解从一种波动了,跟思维的波动是一样的波动。从念头的波动到物质,就是从空到相,从大到集会,从阿到弥陀的过程了。
理解了这些,自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烂陀寺会把《僧伽吒经》作为镇寺之宝了。从方便法来
讲,读诵抄写这部经书有不可思议的福报。从究竟法来讲,明白了僧伽吒法门,你就踏上了成佛之路,修行一切法门就都可以成就了。
二、听闻到《僧伽吒经》的福报就已经超过了一个佛的福报,种种殊胜的功德,到底为什么能够有那么大的福报和功德,原因到底在哪里?
刚 才在解释第一个疑问的时候,顺带就已经解答了第二个疑问了。佛对此是有比喻的。一个宝库里面,具有无量的珍宝,金银珠宝砗磲玛瑙。其中最宝贵的是摩尼宝 珠。这个宝珠,你要它变成什么宝

僧经深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儒林
  • 文件大小2.36 MB
  • 时间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