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佛家参禅悟道》教学课件.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四讲 佛家参禅悟道
一、《坛经》故事
二、性本自净
三、渐修顿悟
第1页,共34页。
一、《坛经》故事
1、关于慧(惠)能
2、关于《坛经》
第2页,共34页。
1、关于慧能
慧能,是中国禅宗的第六祖。俗姓写了好几篇文章,认为《坛经》不是慧能所作,而是他的弟子神会编出来的。他的结论使全世界研究佛教史的人都目瞪口呆。
也就是说,《坛经》到底是慧能讲话的原始记录,还是神会编出来的。
第16页,共34页。
我们现在看到的《坛经》究竟是不是最早的样子,显然不是的。现在在敦煌发现有《坛经》,大概抄写的时间是公元780年左右,是慧能死后六七十年写成的,这个抄本当时只有一万二千字,有两个卷子,分别藏在大英博物馆和敦煌博物馆。
日本京都的兴善寺藏有一个宋代初期的抄本,这个时候《坛经》已经有一万四千字了,多出两千字。
第17页,共34页。
北宋中期,有个叫契嵩的和尚做了一个校订本,这时已有两万字,又多出六千字。
现在如果没有敦煌本,我们看到的将是元代校订并且分了篇章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是元代的两个和尚宗宝和德异分别依据契嵩的本子编成的。这个本子有两万三千多字,分成十章。
第18页,共34页。
第一章讲慧能出家的经过和南宗的建立过程;第二章讲般若的空;第三章回答当时韦刺史对他的提问;第四章讲“定”和“慧”是一回事;第五章是讲坐禅,讲坐禅不仅是打坐,而是心灵不起念头;第六章讲什么叫无相忏悔;第七章介绍了慧能的各个弟子怎么样得到了彻底的觉悟;
第19页,共34页。
第八章是讲什么是渐修,什么是顿悟;第九章是讲禅宗跟政府的关系;第十章记载慧能临死的时候对各个弟子的讲话。这就是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各种禅宗版本的内容。
第20页,共34页。
二、性本自净
慧能在《坛经》里讲,智慧就是般若之智,世人的人本来自己就有,即“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
早期佛教强调一点,信仰的起点和信仰的终点是不一样的,人性跟佛性也是不一样的,人对于佛教的信仰就在于提升人性而趋近或达到佛性。
第21页,共34页。
南北朝时有个关于是不是人人都有佛性的讨论,这个讨论涉及到一个经典叫《大般涅槃经》,本来这个经典只在北方流传,当时有个叫竺道生的人,在公元5世纪初来到南方,告诉人们说即使是有罪的人也有佛性,叫做“一阐提有佛性”,当时的南朝京都(南京)舆论哗 然,很多人都来攻击他,只有少数人支付他,直到这部经典传到南方,大家才相信他。
第22页,共34页。
还有一部经典叫《楞伽经》,这是禅宗早期所依据的重要经典,这部经提出一个看法:每个人心中都有如来藏,如来藏都是清静的,清静的如来藏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禅宗的第一代宗师达摩说“含生同一真性”。
第23页,共34页。
由于肯定了人人都有佛性,于是解脱和超越的关键就渐渐地不再是别人来拯救自己,而是自己来拯救自己,一般人的思路还是依靠修行,要通过自己对自己约束来拯救自己,但是由于慧能非常强调“自净”,没有必要“头上安头”,也就是没有必要多此一举,这时候修行和学习就不太需要了。
第24页,共34页。
慧能有个传人叫马祖道一,他有一次在山上和另外一个禅师有一段对话。禅师说:“你要修行,要解脱束缚”。他反问道:“谁给了你束缚?”有人说:“要擦干净心里面的脏东西”。他说:“谁弄脏你了?”他的意思是,一切都是虚幻的,只要你不把它当作是实在的,使自己的意念束缚在它上面,你就不会被这个东西束缚住。
第25页,共34页。
苏东坡有一次登山,他看到高高的山顶上有个寺庙,心里觉得很悲伤,因为很难爬上去呀!但是他心里面想,我今天一定要爬上去,于是就不停地爬,中间他在一个叫松风亭的地方休息,突然想到一句很重要的话叫“有什么歇不得处”,意思是我干嘛一定要被爬上去这个念头束缚住,搞得我那么紧张?
第26页,共34页。
他后来又说了一句话叫“吾心安处是故乡”,人真正的故乡是什么地方呢?凡安心就是故乡,还有一次他生病时说,“安心是药更无方”,这上就基本上把禅和佛教的思想完全地转到中国的老庄思路上来了。
庄子有一句名言:“无心思道”,无心就是不经意,不留心。
第27页,共34页。
中国的琴、棋、书、画的最高境界都是无心,弹琴要弹无弦琴,书法随意挥洒,武林高手的最高境界是“以无招胜有招”。其实这就是禅宗的基础,老庄和禅发展到极点都是这条思路,人应该处在自然的、适意的状态里面,这时人的心灵是放松的,你会感觉到一种轻松,佛教认为这是一种永恒的感觉。
第28页,共34页。
三、渐修顿悟
既然人解脱的关键在于人的自身,人最重要的是“自性清净”,而且能够刹那间做到“无念无相无住”,能够抛开语言文字,那么,人一刹那间在意识的转换中就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
第29页,共34页。
慧能认为,

《佛家参禅悟道》教学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xngqvk
  • 文件大小389 KB
  • 时间202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