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doc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进行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3例NRDS患儿进行CPAP通气的同时给盐酸氨溴索静脉注射加雾化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氧饱和度、X线胸片和临床效果。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6 h SpO2即明显升高,至12 h、24 h、36 h SpO2仍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 h,呼吸窘迫症状消失4例(%),明显改善18例(%),未减轻3例;48 h后,X线胸片显示肺野透明度明显改善18例(%)。23例中治愈20例(87%),1例死亡,2例家属签字放弃治疗。结论:CPAP与盐酸氨溴索联合应用治疗NRDS临床效果满意, 经济有效,依从性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早产儿因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及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大都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固尔苏)+机械辅助通气进行治疗,但是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医院,绝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PS的高昂代价。我院NICU 4年来采用双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和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的临床效果,而且由于其价格低廉,也取得了较好的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为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NICU收治的23例NRDS患儿,其中男19例,女4例;胎龄31~35周,平均(33±)周;体重1 500~2 500 g,平均(1 650±260)g;~13 h,平均(±)h, 自然分娩18例,剖腹产5例。
诊断依据
全部病例均为35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呻吟、三凹征乃至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具有比较典型的肺部X线变化。根据《实用儿科学》标准[1]胸片分为4级:Ⅰ级,两肺野普遍透亮度降低(充气减少),可见均匀散在的细小颗粒(肺泡萎缩)和网状阴影(细支气管过渡充气);Ⅱ级,除一级改变加重外,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过度充气)延伸至肺野中外带。
Ⅲ级,Ⅱ病变加重,肺野透亮度更加降低,心缘、膈缘模糊;Ⅳ级,整个肺野呈白肺。X线分级情况:Ⅱ级15例,Ⅲ级6例,Ⅳ级2例。
CPAP使用方法
CPAP机采用TKR400A电脑婴幼儿高频呼吸机(江西特力)具有流量可调、空氧混合、加湿化装置、气道压力测定及声光报警系统。鼻塞采用软硅胶双鼻塞,其工作原理为鼻腔内安置细小的供气喷口,吸气相时通过Venturi现象,使鼻腔内压力降低,气流加速,从而增加供气量,减少呼吸功[2],高频喷射通气(HFJV)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气源产生的高速气流,通过电子线路的自动控制,将气体喷入气道,使肺扩张,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通过开放式针座与呼吸道连接,在较低的气道平均压下,通过提高氧分压、排除CO2以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3]。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CPAP
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氨溴索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